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59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中國大買半導體設備 2023年上看9000億台幣新高!2027年成熟製程佔比將直逼台灣 我們準備好了嗎?

美國對中國祭出的半導體出口禁令愈來愈多、圍牆愈蓋愈高,不僅強烈刺激中國在成熟製程上的突破動機及產能擴張,也促使中國晶圓代工廠採購更多本國設備,直接拉抬中國國內導體設備製造商的業績。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估計,2023全年半導體設備在中國的出貨金額可望超越300億美元(約合9300億台幣),再創歷史新高,不僅使中國市場位居2023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的最大市場,也持續拉大與其他市場的差距。產業研究機構TrendForce則預估,中國在28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的全球佔比,可望從2023年的31%,增加至2027年的39%。同期台灣在全球成熟製程的產能佔比,可望從44%降低至40%,與中國的39%幾乎不分軒輊。若真如此,台積電之外的其他國內晶圓代工業者,未來感受到的中國同業競爭壓力,很可能有增無減。

日期:2024-01-25

產業時事

電影《AIR》看Nike逆境崛起 ——兼論護具包袋製造廠威宏-KY

1980年代,還是運動小眾品牌的耐吉(Nike),相中效力NBA芝加哥公牛隊的喬丹,共同催生「喬丹鞋」,為耐吉取得市場龍頭地位,其崛起過程衍生出3項啟示,值得投資人參考。

日期:2024-01-24

產業時事

趕不上氫能趨勢 建置落後歐美、亞洲鄰國 障礙沒移開 中油加氫站只聞樓梯響

台灣公布二○五○淨零碳排路徑,氫能獲得政府青睞。然而,台灣中油布局多年的加氫站,面臨法規、選址、民眾抗議等挑戰,將氫能轉接到民用交通載具的「最後一哩路」,始終走不完。

日期:2024-01-24

產業時事

智冠換股案再起爭議!網銀國際:交易需提交股東會同意!

「(智冠與榮剛換股結盟)既然來了,我不能不防守。」網銀國際董事長蕭政豪在今年初,接受《今周刊》專訪表明,網銀國際作為智冠大股東,面對智冠選擇換股結盟榮剛、導致其股權受損的狀況,會採取行動進行反制。而周五(1月18日)最新的行動,是指稱智冠換股的計畫,違反「須提交股東會同意」的程序,計畫向法院提起告訴。

日期:2024-01-18

產業時事

網銀再回擊!智冠股權交換案違法證據全攤開…怒轟「未送股東會決議」只為達個人私權爭奪

智冠與榮剛的股權交換案引發的爭議一波接一波,其中大股東網銀國際認為此舉有損股東權益,雙方多次隔空喊話過招攻防。最新的發展是,網銀今天(18日)再發出聲明啟事,指出「智冠股權交換案未送股東會決議,違反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痛批罔顧股東權益,籲請主管機關盡速查辦此股權交換案違法事項,以確保廣大智冠股東權益。

日期:2024-01-18

職場生活

高端價格為何比較貴?延遲交貨還包庇?合約公布後藍白仍質疑,疾管署8大問答一次看

2024大選後,疾管署依約公布高端疫苗合約,對於在野黨陣營與輿論仍持續提出質疑。疾管署周三(1/17)針對各界提出的疑慮,包括EUA與簽約時機、EUA通過就簽保密合約、採購價格高於預算編列價格等,彙整八大問答釋疑。

日期:2024-01-17

產業時事

學者剖析〉從台海安全、東亞區域穩定到重組供應鏈 新政府上架 國際社會必問的三件事

(今周刊1413)民進黨破紀錄取得連續三度執政,美國等國際盟友雖消除了台灣親中疑慮,但立院三分天下,仍為賴清德政府增添不少不確定性。國際社會如何觀察這次大選結果?

日期:2024-01-17

投資理財

富爸爸幫兒買房想逃贈與稅,夫妻贈與400萬,再借阿公阿嬤等名義給600萬...代書:國稅局追稅6情形

「在現今房價高漲的時代,許多想買房的年輕人會向父母請求支援,而不少父母也願意用自身財力幫助子女買房置產等,減輕子女生活負擔,但要小心特定情形會被視為「擬制贈與」,可能會被國稅局追繳贈與稅。」所謂「擬制贈與」,白話解釋就是「視同贈與」的意思,也就是說表面上以別的名目例如:資助他人購買財產或幫忙負擔債務等,但實際上是將個人的財產移轉給他人。

日期:2024-01-17

產業時事

直播/高端採購合約到底寫什麼?「5年保密條款」內容提前公開!報價單、議約決標紀錄一次看

高端新冠疫苗合約在選前吵得沸沸揚揚,由於當初採購議約時,政府與廠商雙方須嚴守5年保密義務,使外界對此合約有著諸多疑問、爭議不斷,成為政治攻防焦點。賴清德選前也表態支持公開合約內容,週二(1/16)中午在高端董事會決議下,決定授權衛福部提前公開,交由疾管署長莊人祥對外說明合約內容。

日期:2024-01-16

產業時事

工商界籲修復兩岸關係 賴正鎰憂兩岸脫鉤,台失去貿易順差 專家點出為何中國不敢斷ECFA

選前,中國試圖以ECFA影響台灣選舉。選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當選,是否代表ECFA面臨危機,成為工商界關注焦點。工商界紛紛喊話,希望政府能緩解兩岸關係,想辦法保住ECFA。不過,專家大多認為,兩岸之間保持ECFA架構,對中國來說仍是必要政治籌碼。此外,中國自台灣進口項目,有高達75%是ICT科技產品,中國不可能中斷。

日期: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