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45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全台防疫報導

指揮中心開放混打!名醫揭「保護力最強大」疫苗組合 「打2劑AZ不如混打」

為了提升更高的保護力以對抗新冠(COVID-19)病毒,「疫苗混打」已成為國際間熱門討論的議題,國外甚至已有實驗研究「混打」的效果更好。而就在昨(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經過專家層層討論與辯論後,開放國內民眾混打疫苗;對此,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他早就呼籲過要開放混打,並強調「腺病毒載體式疫苗+mRNA疫苗」,是當今保護力最強大的疫苗組合。

日期:2021-07-26

職場生活

阿滴陷憂鬱症一年》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20210712編按: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阿滴英文》爆紅,有267萬人訂閱追蹤,阿滴11日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然而由於YouTuber的職業一直以來就是蠻高壓的,阿滴當時沒有警覺自己已經生病,想說撐著繼續工作自然就會好。阿滴自承「雖然這樣講有點自誇但是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抗壓性差的人,我過去很勇於承擔責任跟壓力跟輿論,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個性讓這些壓力不斷累積,到最後才爆掉了。」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

日期:2021-07-12

全台防疫報導

「戰友們,謝謝你」護理師曝檢疫日常 動人自創曲網路瘋傳

自台灣本土疫情爆發以來,除了配合防疫政策的國人,醫護人員的辛勞更是功不可沒!一名亞東醫院的護理師楊琇霓,在個人臉書上PO出自創的打氣歌曲,利用音樂緩緩道出這幾個月來,同仁們在檢疫所的日常,字字句句打動人心,也在網路上瘋傳。

日期:2021-07-10

產業時事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同志無須躲藏,你不是一個人!

比起一般同志,原住民同志有著更多害怕被看見的壓力。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簡稱原同盟)無懼社會眼光勇敢現身,給了很多人勇氣。他們為這群「少數中的少數」,打造一個互相支持理解、安身立命之所。

日期:2021-07-08

職場生活

三級警戒期間宅居「五字訣」顧身心

無人能保證自己身邊沒有新冠病毒,「宅」成為對自身健康的一種保障。但宅居久了,卻也容易讓人焦慮、煩躁,適應新常態,才能重拾安頓身心的力量。

日期:2021-06-30

職場生活

接種AZ後死亡累積67例》猝死新聞頻傳,我們家長輩到底該不該去打疫苗?良心醫師真心話

編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日表示,指揮中心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截至今(2021)年6月19日止,國內接種AZ COVID-19疫苗共計1,446,608人次,其中314,487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已收到67例接種AZ COVID-19疫苗後死亡之報告。截至目前為止,尚無死亡個案被判定為與疫苗相關。

日期:2021-06-24

全台防疫報導

病毒「進化Delta變種」 傳染力破50%!醫:打2劑AZ也染疫 陳時中「台灣中鏢可能性低」

國內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每個人無不苦苦等待疫苗解救,然而,在疫情相當緊張之際,卻又傳出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成為目前發現最具傳染性的病毒株。有醫師表示,「Delta印度變種」的傳染力高出50%左右,連打過2劑AZ疫苗的人也難抵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在台灣發生的變異可能性較低,不必過度憂心,但也不能鬆懈防疫。

日期:2021-06-16

職場生活

日子很苦悶,卻只會被認為「在該認真工作的年紀無病呻吟」...精神科醫師看:30世代的憂鬱與困境

今天的鬧鐘一樣喧天作響,彷彿不起床就會發生什麼大事一樣。他迷迷糊糊找到了鬧鐘,神經質地把它關掉。不一會兒,手機開始震動,音響也開始唱起了歌。

日期:2021-06-10

產業時事

疫苗採購爭議解析:民間能自行採購、輸入疫苗嗎?如何解決運輸、施打的問題?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9

產業時事

火線爭議解析〉採購背後規則,誰說了算

地方政府、民間團體想方設法找疫苗,中央指揮中心卻被質疑「冷處理」?國產疫苗公司高端股價狂奔猛竄,人為炒作的成分該如何分析?去年十月東洋製藥與BNT的疫苗採購談判,究竟為何破局?人心惶惶的時刻,揣測、耳語四起,但這些火線上的爭議,可以用更理性的討論找到問題核心。

日期:202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