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70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不完美又怎樣?做不到最好也沒關係!真正的成長是學會與防衛機制和解

我的訪客妮可經常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裡,她一方面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然而另一方面,當她無視自己的極限時,又會很容易崩潰。她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於是開始承擔愈來愈多的責任,直至不堪重負。

日期:2022-11-07

產業時事

2038年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富比士》推崇的頂尖趨勢專家:左右未來的10大趨勢

作者瑪麗安.薩爾茲曼(Marian Salzman)畢業於布朗大學,1992年創立了全球第一家在線市場研究公司,每年發布的年度趨勢預測報告,皆吸引全球媒體的關注,包括《富比士》。 她在10年前,就預測網紅興起、隱私喪失、花美男將成為趨勢,2019年還聳動的告訴大家,人們要天天戴口罩。(但作者承認,她本來認為主因會是空氣汙染,萬萬沒想到是新冠病毒。)身為趨勢觀察家,薩爾茲曼最常被人問起,了解未來有啥好處?她說,洞察趨勢可以讓你先嗅出消費習慣變動而產生的商機,比別人更早一步做出精明決定。

日期:2022-11-03

產業時事

從《悲情城市》到《流麻溝》,33年來電影人史觀如何變化?資深媒體人剖析:苦難歷史我們沒有忘記

編按:台灣社會對近代兩大政治事件的電影敘事,為何要經過漫長的三十三年才得以完成?經過這段時間的變化,電影人又有什麼樣的史觀?資深媒體人康文炳剖析《悲情城市》以及《流麻溝15號》兩部電影並分享看法。

日期:2022-11-02

產業時事

關鍵2hr他們逃離梨泰院「3個人貼著我吐血死去,完全是絕望」…這爸爸拚命把孩子遞出去

梨泰院上週六(10/29)晚間10點多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截至週二(11/1)上午死亡人數來到156人,包括101名女性及55名男性,其中26人為外籍人士。在事發48小時後,有民眾接受中國媒體新京報專訪,將自己在梨泰院那兩小時的恐怖經歷說出來。南韓媒體也報導,當天萬聖節湧入超過10萬人潮,但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力卻不到200人。南韓警方說,當天因為首爾有抗議活動,警力都被調到其他地方,沒事先規劃人流動線,才無法在意外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正確處置。

日期:2022-11-01

產業時事

悲!梨泰院1.5噸失物找不到主人...3D還原踩踏意外,人群「堆疊近6層」!單人承受近1千公斤壓力

梨泰院萬聖節踩踏事件今(1)日上午罹難人數再加一人,事故傷亡數字上修至156人死亡(其中包括26名外國人)、151人輕重傷。也許很多民眾難以理解,為何1人跌倒,竟會引發連鎖骨牌效應,造成此次意外?中國媒體新京報運用3D還原此次意外的整個過程。一名華盛頓日報記者在推特轉發訊息,「258件衣服、256雙鞋、66隻單鞋,梨泰院人群擠爆現場,留下了 1.5 噸的物品,現在仍在失物招領處」,照片讓人鼻酸。新京報模擬意外發生過程,一開始還能正常行走,但人流不斷湧入開始變擁擠,接著有人在下坡路跌倒,後方人流依然持續向前,被擠在中間的人開始雙腳離地,不同方向的人彼此推擠阻擋,導致根本無法動彈。

日期:2022-11-01

職場生活

早餐店老闆娘因胃食道逆流就診,結果胃鏡一照竟是第二期胃癌!胃腸肝膽科醫師教你分辨:胃炎vs.胃癌

門診時,因應病情需要的時候,我會建議病人照胃鏡,但是對於照胃鏡的恐懼,時常會在病人做與不做的猶豫掙扎之間顯露無遺。「上次做胃鏡好不舒服,以後都不想做了!」、「隔壁陳媽媽說做胃鏡很可怕……」、「除了照胃鏡之外,沒有其他方法了嗎?」(口氣通常很絕望)

日期:2022-10-30

投資理財

台泥、富邦金…0050成份股中已有16檔跌破十年線!不是金融股…達人曝「這2檔」優先布局

台北股市近日出現大地震,指數上沖下洗,震出一堆信心不足的籌碼。在10/13單日融資餘額就減少了逾53億,從9/28融資跌破1800億之後,僅花了11個交易日,集中市場的融資餘額就幾乎要降至1700億以下了,用一句網友常說的一句話:「真的是殺到血流成河」。

日期:2022-10-18

職場生活

嗆畢卡索抄襲的天才 從自我否定找靈感

一九六四年十月二日,瑞士國寶雕塑家賈柯梅蒂生前最後一幅肖像創作,在幾經毀棄後,於十八天後竣工。這位藝術神壇上不朽的傳奇,作品屢屢打破拍賣紀錄,驅動他創作的主要力量竟是不停自我懷疑⋯⋯。

日期:2022-10-12

職場生活

不到40歲年薪千萬還擁2棟學區房,要付出什麼代價?Google工程師從憂鬱症和婚姻破碎中學到的事

「我羨慕有勇氣去做讓自己開心的工作的人。」不只一次年薪破千萬的矽谷人對我這麼說。

日期:2022-10-12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陸股後市〉清零政策、爛尾樓傷中國經濟 還能投資? 財政刺激、解封利多下 陸股基金長線攻略

清零政策加上爛尾樓風暴,拖累滬深三百指數跌逾兩成;投信認為,隨著二十大後政局穩定,經濟負面因素轉好下,未來半年陸股有望回漲,但長線仍要觀察經濟復甦情勢。

日期: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