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45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台積電2天漲6%!達人長抱台積18年預測「股價6年再翻倍」:把握4原則「睡得著、抱得牢」

編按:台積電今(4)日開盤氣勢如虹,一開盤就衝達645元,收盤價656元,兩天累計上漲6.67%,創10個多月新高。長期研究並持有台積電的投資達人闕又上,早在2020年(當時台積電股價大概300多元)就大膽預估台積電會破600元,結果後來果真站上600元。2021年12月闕又上在電視節目中表示,看好台積電平均4.5-6年股價有機會翻倍,從600元變1200元。「華爾街預估台積電每一年盈餘成長率16%,以七二法則來計算,我們打個折扣算12%就好,72/12%=6年後翻倍,如果照華爾街的標準看,72/16%=4.5年可以翻倍。」闕又上認為,台積電等了30年才走到今天,這樣的盈餘動能沒有道理股價只會停在600元。不過他也提醒,若2022年再度發生全球性的股災,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倖免,台積電也不例外。「但如果股價被打下來,反而是進場機會。股災來第一個就是你不會被驚慌斷頭,第二不會被洗出去,第三你有反擊的力道。」所以應該定期定額買台積電零股,或是等殺下來再買呢?闕又上實際操作原則還是:隨便買、不要賣,下跌就買,買了就忘了他。「你可以分成很多筆進場,重點是要有準備現金在手上,你還是要有一些防守性的部位。」闕又上表示,你永遠不知道股價什麼時候殺下來,當台積電股價低於600元甚至560元以下,你就欣賞波動。所以被套在600多元的投資人也不用急,台積電有時候被套牢最後反而有一個豐碩的收穫。本文摘自闕又上老師2020年出版《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是哪四大信念支撐,讓他能接受慢也欣賞飆,才能收穫10倍「飆」速成長的果實。

日期:2022-01-04

產業時事

2021金融圈掀併購風!勞資如何雙贏成矚目焦點 專家提台灣未來併購四大方向

回顧今年國內金融業,似乎掀起一波併購潮,包括富邦金併日盛金、台新金併保德信人壽、開發金併中國人壽、國票金併安泰銀行,及市場近期屏息以待的花旗出售台灣消金業務等,這已是多年來少見的熱鬧景況。

日期:2021-12-30

產業時事

一方力挺公司派 一方傾向市場派 光洋科之亂 兩大外資顧問為何唱反調?

光洋科經營權之爭從解任董事到股東臨時會鬧雙胞。如今逼近股臨會,牽連外資動向的兩大外資投票顧問機構發布看法不同的報告,也意外成為關注焦點之一。

日期:2021-12-22

產業時事

公司快破產,不落跑嗎?他選擇留下來,把客戶賠償金從5億殺到10萬元,從夥計變老闆!

從電動車、5G、醫材、工業電腦到低軌道衛星,靠著關鍵元件切入多個產業趨勢的穩得實業,今年以來營收與毛利率皆創新高。董事長高治宏是以什麼樣的經營策略,替公司打造出業界少見的獲利方程式?

日期:2021-12-22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1219精選個股:訂單能見度佳+擴產近50%+原料價格回落=2022年營運即將迎來轉機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19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1219產業個股追蹤:產業最壞狀況已過,營運即將迎來轉機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12-19

職場生活

最好的餐廳

最近參與了《聯合報》的「500盤」盛會,50位饕客推薦好菜上桌;對我來說,好的餐廳,美味很重要,但我更珍惜的,是人情味。

日期:2021-12-15

財經時事

伊雲谷自行撤回上市申請案 將於適當時機重新申請

今年9月下旬,才向台灣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上市的伊雲谷(6689),於今(13)日下午發布重訊,稱「基於未來整體業務及經營策略之考量,自行撤回股票上市申請案件。」

日期:2021-12-13

產業時事

企業別怕參與公眾事務!

公投即將登場,卻鮮少看到企業參與討論,但無論是能源、永續、環境、社會等,都已經是企業無可迴避的題目。

日期:2021-12-08

產業時事

大立光、安隆…公司治理兩樣情!黃志芳:ESG將是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上月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落幕(COP 26),顯示各國越來越重視全球暖化議題;而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主委、監察院長陳菊今(6)日出席公開活動引述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文章,強調「ESG是未來國際趨勢,像海嘯一樣來臨」,時值全球供應鏈重組時機,台灣企業需要調整轉型,以因應國際對於ESG要求,才能與國際競爭。

日期: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