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美國放話不惜動武 是避免台海戰火最佳選項」 為何前白宮高官這麼說? 要從72年前這危機說起

隨著美中兩國對抗局面逐漸升高,川普政府友台愈來愈明顯,而北京近期在台灣海峽周邊的軍事動態及演習也愈趨頻繁。這個變化在美國政治圈引發不少討論,認為1979年台美斷交、美中建交以來,美國政府對於兩岸情勢長期維持戰略模糊的策略,如今應該徹底檢討。有一派人士認為美國應改弦易策,在戰略上明確支持台灣,才能遏止中國以武力為後盾的強權崛起。最新提出這種想法的,就是兩度擔任美國國防部高官的共和黨鷹派人物、現年76歲的伍佛維茲(Paul Wolfowitz),他認為要避免中國冒進、台海出現戰火,最佳選項就是美國表明不惜動武、「以戰止戰」,而這種武力嚇阻策略的絕佳歷史教訓,就是72年前的柏林危機,以及70年前爆發的韓戰。

日期:2020-10-19

產業時事

17年前稱阿扁「麻煩製造者」 現在稱我「可靠夥伴」 為何美國要台灣「閉嘴」達30年? 這是最大原因

台灣與美國關係過去兩年來大大翻轉,跌破不少專家眼鏡,其實背後是華府對中國政策的思維從根本上轉變。過去30年主導美國對中關係的交流派式微、反中派抬頭,連帶改變華府長期對台灣政策的做法。熟悉華府政治生態的日本重量級經濟智庫、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剖析,美國看待中國的基本思維改變,對台灣是個大好機會,只是在美中兩國摩擦升高的背景下,可以預見未來幾年亞洲局勢將趨不穩定。

日期:2020-08-14

產業時事

習近平真正的對手!揭密川普、蓬佩奧打擊中共的神祕策士

美中較勁你來我往,川普動作加大,習近平壓力也愈來愈大。很多人忽略的是,在美國每一記重拳的幕後,有個重要的謀士,就是習近平不敢輕忽的余茂春。

日期:2020-08-06

產業時事

2020上半年,從熱搜上的英文外來語讀起

2020年,一個有著對稱之美的漂亮數字,來臨前讓許多人都充滿了期待與嚮往,孰料剛跨進之後的1月,這個世界就出了個大狀況。中國武漢爆發了嚴重的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疫情,最後演變成席捲全球的「特大流行病」(pandemic)。截至6月底,全世界約有1,010萬人確診,50萬人[1]因此喪命。

日期:2020-07-24

產業時事

為何中共軍機罕見8次擾台後 美軍機連11天「繞台」? 原來華府反制北京這麼做

台灣周邊的天空及海域近期很熱鬧,6月中國軍機少見地八次穿過我國防空識別區(ADIZ)西南角,引發我方軍機廣播驅離;美國軍機則連續11天繞過台灣南邊進入南海,偵查中國軍艦動向。6月中開始,美國海軍還在西太平洋佈署了羅斯福號、尼米茲號及雷根號等三艘航空母艦,是2017年以來第一次。若加上在日本停泊、可搭載20架最新式F-35戰鬥機的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美軍在東亞的海軍兵力堪稱三年來最強。為何美軍海空兵力在台灣周邊頻繁出現,共機6月又屢屢「路過」我國西南空域?專家解讀,7月台灣與中國都將進行軍事演習,共機自然密集出海,而美軍希望從解放軍演訓中掌握中國的最新戰力變化,並預防北京在當前中國內外壓力交迫時,恐提高對台灣軍事壓力造成的戰略誤判,以確保東亞局勢穩定。

日期:2020-07-02

產業時事

預言經濟復甦將是「部分的V」 辜朝明:美國認錯,台灣地位大提升

全球疫情、美中經濟戰、美國大選,是三大政經變數的主軸,請看長期深入掌握美、中脈動的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為你深入剖析大時代變局下的最新發展。

日期:2020-06-24

產業時事

沈寂39年的謀殺疑雲證實美國國會擔憂

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這個月發布《陳文成案調查報告》,此份報告不僅證明了台灣在過去戒嚴時期確實有侵犯人權的行為,同時也引起美國國會的關注。促轉會指出民主倡議者陳文成教授,在1981年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謀殺,這使得一些剛開始與台灣軍方或民間互動的美國官員相當驚訝,驚訝於台灣慘痛的民主人權進程。

日期:2020-05-27

財經時事

連5天+0、國內44天無確診 累計416人解除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昨(25)日新增22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截至目前累計通報71,101例(含70,126例排除),其中441例確診,分別為350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416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日期:2020-05-26

產業時事

「當年華府看台灣即中國!」 前台積電法務長:15年前張忠謀就規劃赴美設廠 收購IBM晶圓廠卡這關

台積電上周五(15日)拋出赴美設廠的震撼彈,堪稱當天全球科技圈的最重要新聞,其實在創辦人張忠謀掌舵期間,台積電早在2005年,就開始物色美國設廠據點。曾任台積電法務長達12年的美國智慧財產律師杜東佑博士(Richard Thurston)透露,台積電曾經五度考慮買下IBM在紐約州的晶圓廠,但卡在美國國防部及IBM擔心高階技術外流亞洲而未成功,因為當時華府的思維看待「台灣就是中國」。杜東佑也認為,台積電這次宣布落腳美國亞利桑納州,「背後一定有政治因素」,因為任何其他的州,都比得上亞利桑納州,甚至更好,只能說川普政府非常精明。

日期:2020-05-22

產業時事

終結華為巔峰 供應鏈擋得下骨牌效應?

「我們必須提醒,美國技術含量不能超過二五%以上。」去年五月,中美貿易大戰升高、美國商務部對華為下禁令,自此不管走到哪裡,華為都會自主提醒供應商美國禁令問題,華為深知,二五%只是一個數字,終有一天,這個數字會一路從二五%、十%、一路降到○%。

日期: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