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0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投資理財

台灣晶圓女王看半導體市況》明年產能全開還不夠賣! 「最大困難是向客戶解釋 為何只能交貨90%」

全球第三大、台灣最大矽晶圓生產商環球晶圓(6488)董事長,同時也是母公司中美晶(5483)董事長的徐秀蘭透露,全球半導體市況非常好,環球晶在手的訂單金額達1000億元台幣,保守來說訂單能見度已達2023至2024年,部份客戶的長約甚至長達5~8年。不僅如此,2022年環球晶的產能全開,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連之前去化供給瓶頸的產能都賣光光,現在業務部門最頭痛的是,「怎麼跟客戶解釋,為何只能交貨90%」。她也提到,鑒於矽晶圓的市場需求暢旺,環球晶已規劃在美國德州擴產,惟擴產腳步仍謹慎控制,主要鎖定以6吋及8吋晶圓的化合物半導體磊晶,以及12吋晶圓的SOI (Silicon On Insulator) 。

日期:2021-12-15

產業時事

老美黑手伸進晶片業 台積電用2狠招拆穿詭計

在全球晶片荒未解的背景下,美國企圖解緩對亞洲晶圓代工的依賴,並要回在半導體產業的主導權,於是透過要求廠商上繳機密資料、大規模補助設廠等手段,吸引三星、台積電等大廠赴當地建廠,盼掌握先進製程技術。然而有外媒評論認為,台積電積極布局全球與製程時間差的2項策略將使得美國算盤落空,尤其美國廠預計在2024年生產5奈米晶片,屆時台積電已經將製程水準推進至2奈米晶片,美國還是無法掌握生產最先進晶片的技術。

日期:2021-12-14

職場生活

Tall order不是很高的訂單,Cut short不是砍很短

Howard向一家美國廠商下了訂單,希望對方馬上出貨。接單的外國人對他說:“It's a tall order but we'll try.”很高的訂單,Howard覺得很不解,難道是下單數量太多嗎?“Tall order”是一個常見的習慣用語,指「很困難的任務、很高的要求」, order在這裡是指命令、要求,不是訂單;而Tall是這篇文章的重點,用得巧妙,就會有道地感,一起來看看Tall和Short的習慣用法。

日期:2021-12-09

產業時事

都因2字!台積電大客戶傳跳槽三星3奈米 爆背後盤算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與三星電子持續在先進製程競爭,日前有消息傳出,AMD、高通對台積電蘋果優先政策不滿,所以決定將訂單轉往三星的3奈米製程GAA技術,並成為首波客戶,引發討論。三星電子也在近期宣布赴美設廠,主要是希望由美方化解日韓貿易戰,美國廠商也樂見三星赴美設廠,等於是多一個備用方案,至於AMD傳出採用三星3奈米GAA,除了晶圓代工價格更為「優惠」,同樣是為了多個備用方案。

日期:2021-11-26

產業時事

貝佐斯挺它對抗特斯拉!Rivian登全球市值第三大車廠,38歲戀車狂,打造4兆身價電動車新創

美國電動車新創Rivian近日風光在美股掛牌上市,一周內市值猛飆至近一千五百億美元。這家目前仍「零營收」的公司,竟擠下福斯、通用汽車,躍升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車廠。

日期:2021-11-24

產業時事

「棄英特爾、買台積電ADR」,市場資金正在大遷徙,「護國神山」股價將再啟動漲勢?

台積電在美國掛牌的ADR技術線型已經呈現多頭排列的樣子,在台灣掛牌的現股是否也能走出多頭行情?

日期:2021-11-10

產業時事

經濟數據再亮麗,也抵不過「通膨」!郭恭克:聯準會若提前升息,資金將退潮,要留意這個指數走勢

近期美國公布的總體經濟數據表現不惡,加上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各類上游大宗商品原物料價格持續走高,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至10月21日走揚至1.68%,創5月以後高點,一度引發市場擔憂長年期利率上揚再度造成美股震盪。

日期:2021-10-22

投資理財

台商回流覓地 資產股活化土地釀開發熱潮 林適中:利多加持 台灣房地產持續增值

恒大的財務危機,看在知名投資達人林適中的眼中,有些類似三十年前的台灣,有危機也有轉機。而台灣目前已脫胎換骨,加上國內外環境有利,全民資產增值行情正在升溫中,有不少值得挖掘的潛力股。

日期:2021-10-07

產業時事

「以前因市場差,一堆放棄去找其他工作的人,現在都回流了…」搶第三代半導體商機,台廠誰穩操勝算?

第3代半導體成為熱議話題,不但台積電、中美晶等大廠搶進,鴻海也買6吋晶圓廠備戰,在這一場競爭激烈的第3代半導體戰役中,究竟有哪些廠商會從中脫穎而出,令人期待。

日期:2021-10-06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0926精選個股:報價持續上漲,日後再被法人上調獲利的機率偏高,且評價也具上調空間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