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91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產業時事

習近平的橄欖枝

習近平與美國商界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正面接觸,可以看出習正力圖化解經濟頹勢,這場會面也傳遞了五個重要訊息。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任內最後國情咨文!拜登首提「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打擊藥價,還調侃川普…4大重點一次看

美國總統拜登和前總統川普有望在今年底的總統大選再次碰頭,拜登 (Joe Biden) 於周四 (7 日) 晚間發表任內最後一次國情咨文,針對援烏立場、藥品價格、台海安全以及調升企業稅率等議題表達看法。

日期:2024-03-08

產業時事

台積電各國都來追求 中國半導體業卻被上了四道枷鎖 從IP、EDA、設備到材料 北京突圍機會有多大?

中國早在2015年就提出,希望在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但在客觀條件受限與美國發起科技戰等因素影響下,專家預估屆時連20%都到不了。在業界專家眼中,中國追求半導體國產化的目標,最大關鍵不在於產能不夠大,而是從IP、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備到材料,這幾個關鍵環節全都被國際社會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北京當然不希望長期仰人鼻息,如今希望能從小晶片(chiplet)技術及第三類半導體等兩方面突圍,惟成效仍待觀察。

日期:2024-03-06

產業時事

鄧振中出席WTO部長會議,台美劍指中方「不公平補貼」...美方允速取消台美雙重課稅法案

第13屆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會議在2/26,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登場。行政院指出,政委鄧振中期間會晤美國跨黨派國會觀察團,表達對「台美避免雙重課稅法案」之關切。美方回應正致力盡速完成該法案,以增進雙方在半導體等各項合作案,帶來更多投資商機。此外,中國雖加入WTO,但長年以政府補貼、傾銷、削價競爭等方式「血洗」太陽能、電動車等多個產業,成各國關切議題。台美雙方在此次會晤中,都認為「非市場經濟體」借由不公平補貼造成產能過剩,已危及全球經貿秩序,須為WTO優先處理議題。

日期:2024-03-01

產業時事

前台積電老臣具名砲轟》美國晶片法案正傷害台灣及台積電!甚至還將「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國際評論網站「評論彙編」26日刊出工研院前院長史欽泰、台積電前副總林本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謝長泰聯名撰文,批評美國「晶片法」以高額補貼鼓勵台灣半導體製造商遷往美國,可能導致台積電創新動力流失、失去先進半導體製造主導地位等無意後果,恐損害台灣經濟甚至美國國安。該文題為「美國晶片法如何傷害台灣」,探討美國為因應中國大陸封鎖或侵台的供應鏈風險,以「晶片與科學法」提供520億美元補貼鼓勵半導體廠遷美的可能影響。

日期:2024-02-28

產業時事

專家拆解「習語言」 打破極權統治神話 超派直男習近平 如何點燃美中貿易戰?

剖析習近平弄文操武的「帝王術」,以及中共政權「以誑言掩飾真相」的各式詭辯,讀懂為何台灣和全球必須看清中國,並與之告別⋯⋯。

日期:2024-02-27

產業時事

「美股全村希望不滅」輝達財報財測雙優於預期,盤後漲近10%!黃仁勳喊AI來到「臨界點」

交易員謹慎等待全球 AI 指標輝達財報公布,輝達股價延續前一日跌勢,那斯達克指數週三 (21 日) 收黑超 0.3%,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下跌。所幸「美股全村希望不滅」,輝達週三盤後最新財報強於預期,上一財季的營收為 221 億美元年增2倍,高於分析師預測的約 204 億美元。淨利為 122.9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14.1 億美元。該公司也預測本季銷售額約 240 億美元,優於華爾街預期,預告人工智慧將迎來更大繁榮,推動該公司盤後股價漲約 6%。台積電 ADR 盤後股價攀升超 2%。

日期:2024-02-22

產業時事

美、中走過1979年建交來最低潮,雙方對峙的對台紅利漸失…川普若重返白宮,對賴清德是福是禍?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後兩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1月26、27日連兩天在曼谷會談。會前傳出可能討論重點是美方希望對伊朗具有影響力的北京當局,能施壓遏止葉門叛軍攻擊紅海商船。結果雙方在會談後聲明隻字未提紅海情勢,大部分時間都針對台灣議題進行攻防。

日期:2024-02-12

產業時事

賴清德上任後,台灣能否維持現狀?台美日中4位專家:若川普勝選,將成台海局勢關鍵變數

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民進黨雖成功取得連續三度執政,但立法院卻形成了民進黨與國民黨分庭抗禮,民眾黨佔據關鍵少數的三分天下局面,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新總統賴清德能否貫徹蔡英文路線,不屈從中共的威脅,變數仍大。

日期:2024-01-31

產業時事

法規與風險〉AIT出口管制官:美國執法不看公司大小 地緣政治加劇 台廠如何自保

(今周刊1414)隨著「新冷戰」態勢升高,出口管制成了業者隨時可能誤踩的地雷。而台灣出口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未必有資源、能力查核貨品終端流向,如何才能避免意外遭受池魚之殃,成為必備功課。

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