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23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投資理財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14家金控前9月獲利出爐,有7家賺贏去年、只有它虧損,一文看金融股表現

14 家金控 9 月獲利出爐,因為股利高峰期已過,且工作天數較少,僅 2 家金控單月獲利逆勢較上月成長。累計獲利來看,去 (2022) 年 9 月開始,防疫保單理賠開始侵蝕壓低去年基期,而今年擺脫此陰霾,14 家金控與去年同期相比,不但已在上個月累計獲利轉正成長 1.82%、且超越去年全年獲利。在去年 9 月表現又不佳之下,今年前三季獲利達 3394.38 億元,同比年成長幅度已拉到 8.3%,隨著去年第四季每況愈下,接下來若無意外黑天鵝,逐月的年成長幅度可望愈拉愈大,且有機會挑戰歷史次高、突破 4000 億元。

日期:2023-10-12

產業時事

陷入危機的建商、乏人問津的大樓、突然殺出的80後神祕買家… 基泰建設 天價賣樓解密

(今周刊1399)10月4日,基泰建設發布重訊公告基泰忠孝大樓以總價125億元賣掉了,這樁交易刷新今年最貴辦公大樓行情,也讓市場跌破眼鏡。《今周刊》調查發現,基泰忠孝的買家與基泰建設互動密切,這位年輕的神祕買家何以大手筆出手?值此基泰建設工地塌陷善後之際,特別受到關注。

日期:2023-10-11

安居好室 有願景的公益未來

社會住宅8年20萬戶明年可達標,實現居住正義!花敬群哽咽: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

國家住都中心主辦、首場以全台灣社會住宅為主題的展覽—臺灣社會住宅展《我們+》,週六(9/23)於松山文創園區開幕。內政部政務次長暨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致詞時,看到在場早年一起為居住正義拚搏的夥伴,忍不住激動哽咽說,「政府絕對對得起社會!」目前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8.6萬戶,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約16萬戶,明年底達成20萬戶目標應毫無疑慮。

日期:2023-09-23

產業時事

亞太最大離岸風電融資過關,海龍計畫2025年併網發電!台灣史上最大單一風場為何一波三折?

台灣及亞太地區最大離岸風電專案融資過關!海龍離岸風電計畫週五(9/22)宣布與16家國際和本地商業銀行簽署融資協議,將取得新台幣1,180億元的專案融資。

日期:2023-09-22

產業時事

第一銀行新南向耕耘開花結果!「在地發展」、「持續開拓」策略奏效,疫情間獲利逆勢增溫

近年來因為美中陷入貿易與科技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供應鏈經歷斷鏈、洗牌,東協國家成為外資投資新寵;在海外深耕逾40年的第一銀行也搭上此波浪潮,靠著「在地發展」與「持續開拓」的策略,創下疫情間獲利逆勢增溫的佳績。

日期:2023-09-22

產業時事

基泰建設有沒有錢賠?往來銀行、產險逾20家,名單一次看...最大苦主是它!已動撥8000萬

大直坍塌案引發社會震驚,基泰是否有足夠資金賠付令人關注。根據了解,基泰目前手上可動用的資金還有「80億到90億的實力」,而「基泰大直」的營造綜合險及第3人建築物龜裂、倒塌責任附加條款由明台產險承保。明台產險今(9/11)表示,建案基地本身的保額有1億多元,但鄰損部分包含龜裂及倒塌的保額則各僅500萬元。

日期:2023-09-11

產業時事

大直民宅倒塌,基泰賠得起?保險根本不夠,鄰損賠償得自掏腰包這數字...銀行人士親吐財務狀況

「基泰大直」施工不當導致附近民宅受損或傾斜,除了後續的停工及賠償事宜,由於基泰在台北還有4個新建案正在興建中,料將同步受到檢視,恐衝擊基泰建設的財務狀況。銀行人士透露,基泰目前在銀行體系可動用額度為111.38億元,扣除已動撥及還款的部分,實際餘額為58.48億元,若事態未擴大,以基泰目前的財務狀況,應該還撐得過去。

日期:2023-09-10

產業時事

憂心對中曝險太高?中信金陳佳文:就算超過6成也「一點都不擔心」!中國放款最大客戶原來是它

中國碧桂園、中植系接連出事,又有恒大集團在美國宣布破產,一連串的事件都讓市場擔心中國是否將刮起金融風暴?對此,在中國曝險比例最高的中信金周五(8/18)召開法說會前記者會,中信金總經理陳佳文開門見山回應:「一點都不擔心。」他也不認為將出現中國版的雷曼危機。

日期:2023-08-18

產業時事

碧桂園違約、河北洪災!中國炸彈接二連三...台灣國銀對中曝險逾兆元 風險管理成台灣金融業關鍵

投資人都說,中國市場是政策盤,但近來中國政府漠視河北重災、碧桂園違約,反而更讓人灰心。只是國銀對中國放款仍逾兆元,又該怎麼評價?

日期:2023-08-18

產業時事

中國恐在雷曼時刻、台灣金融業跑不掉?金管會提曝險數字!2國銀對中放款比重逾淨值5成有風險嗎?

中國近日爆發中植系旗下中融信託投資房地產失利、產品停止兌付,讓市場擔憂將爆發「中國版雷曼風暴」。金管會周二(8/15)提供相關曝險數據時強調:「金融業風險管控成熟」。

日期: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