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01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218期︱金融股配息能力大解析,國泰金元大金底氣十足

有財經媒體報導,由於今年全球股債大跌,部分投資部位龐大的壽險型金控,在「其他權益」項下出現龐大負數,由於需提列特別盈餘公積來彌平這個負數,導致配息能力大受限制,甚至導致明年無法配息。報導雖沒明講哪家金控明年無法配息,但存股池列入追蹤的國泰金(2882)似乎被影射是其中之一。

日期:2022-09-05

投資理財

台股萬五築底後露曙光? 他說國安基金可望護盤至年底 還有「這兩大」Bonus 並點名貿聯、漢翔等28檔個股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台股仍面臨多重外在變數,但隨著大盤在15000點下築底,已經浮現出現金股利、庫藏股及國安基金等三大bonus。他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宜以價差交易取代波段操作,特別是著重中小股而非集中市場,而且觀察台股變化時最好先扣掉外資鎖定的台積電,才能看到真實的台股面貌。在選股方向上,陳奕光建議可以採DNA投資法,也是國防及貶值概念股(defense、depreciation)、國家政策(national policy)及汽車零組件(automotive),並點名了貿聯、漢翔等28檔個股。

日期:2022-09-05

投資理財

45歲起步不晚,退休後穩穩持有現金流!畢德歐夫:趁早打造被動收入

許多中年人共通夢想:「如何在退休之後,自動滾入穩定現金流?」邁入中年後,許多人在理財上會選擇降低風險,著眼於退休金規劃並打造被動收入,今周刊專欄作者畢德歐夫建議,45歲以上中年人,應將資產配置在可產生現金流的工具,讓被動收入逐漸取代主動收入,打造退休自動現金流。

日期:2022-09-05

投資理財

擺地攤起家、他45歲買下士林千萬老公寓曝3招「減輕購屋壓力」:租不如買的5個理由

之前演講分享時,常有年輕朋友提到,看到新聞報導說在大台北買房要不吃不喝15年、20年,就有點沮喪⋯⋯⋯⋯,「買房」這件事對年輕人來說,好像快變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日期:2022-09-02

產業時事

大同2年來第6任新總座上場,王金來這次穩得住嗎?他喊出目標賺錢:一定要發股息

大同(2371)自2年前由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拿下經營權之後,董總高層的人事更迭不斷,8月中旬,前總經理蔡維力因「個人因素」遞交辭任書,在職僅49天就火速下台,也是市場派入主大同2年來,第五任辭職的總經理。

日期:2022-09-01

投資理財

「台泥亞泥,我要放一輩子領股息!」他目標存股5千萬,解析水泥雙雄:這檔CP值高

編按:存股達人陳重銘2021年訂下存股5000萬的計畫,其中預計買進100張台泥跟亞泥,也就是各買50張。2021年下半年中國產業出狀況,影響水泥銷售,接著又是能耗雙控,斷電…....於是陳重銘調整投資策略,至今年3月台泥亞泥加起來已達80張,由於觀察到亞泥的獲利較好,於是買得又比台泥多。「投資股票就是擬定策略,然後認真去執行,過程中一定會碰到意外,需要隨時調整。」然而,儘管台泥2021年獲利較差,但陳重銘認為,存股不會只看一兩年,「台泥亞泥我也是打算放一輩子領股利。」陳重銘規劃,今年領到股利之後就拿來買台泥,各買一半可以做好分散,慢慢累積到100張就停止。「這就是我的佈局,我會一步一步實現。戰爭的利空總會過去,領股利卻是一輩子的福利。」

日期:2022-09-01

投資理財

【Podcast】X【毛利小姐變有錢】高股息ETF人人愛!投資教練陪您破解兩大陷阱

在美國通膨數字來到40年高點的環境底下,美國聯準會兩度宣布將會升息3碼,市場普遍擔心升息會讓經濟硬著陸,並影響到金融市場的表現。面對雜音這麼多的整體環境,投資人應該怎樣調整手中的投資組合?

日期:2022-08-31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216期︱國泰金股利將先蹲後跳,經營體質穩步改善中

國泰金(2882)在本周二(8月30日)法說會中揭露,因為淨值巨幅減少,導致隔日開盤股價下挫,股價逼近過去3年以來的最低點。深入瞭解的話,其實問題並不如大家想的嚴重,而且我們認為國泰金經營體質有漸入佳境之勢。不過,要看清楚狀況,的確得花一番工夫就是了。

日期:2022-08-31

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專區

二○二二年「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揭曉 市場動盪下的財管贏家真實力

第十六屆「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由玉山銀行、元大證券抱得大獎。在全球金融市場受到通膨、升息、資金緊縮衝擊的動盪年代,更能彰顯這些財富管理服務得獎者的真價值。

日期:2022-08-31

產業時事

俄國反制裁、通膨燒 高盛估歐股年底恐再跌一成 烏鴉盤旋下的歐股基金攻略

鄰近戰爭核心,歐股今年已跌逾一成,隨著冬季來臨,天然氣斷供再度成為焦點;投信多保守看歐股後市,但烏雲下仍有亮點,看好醫藥、綠能、國防等相關產業。

日期: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