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112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投資理財

ESG 是什麼?企業顯學要知道!清楚了解和 SDGs、CSR 有何不同

ESG 已成國內外企業的顯學,不只企業爭相投入,也逐漸翻轉投資人對一家好公司既有的「認知」。但你真的知道什麼是ESG嗎?對企業來說,為什麼 ESG 如此重要?對投資人來說,要評估一間公司的好壞,除了用財務報表評估,更可藉由這家公司的永續政策,意即它如何做ESG,來判斷是否是值得投資。對一間完善的企業來說,除了要在 ESG 的議題上更加嚴謹,也要讓大眾更加明白公司的ESG制定策略 !

日期:2023-04-28

產業時事

泰山將砸36億買街口支付4成股權?龍邦董座劉偉龍:賣全家股票翻版「簡直五鬼搬運」

泰山賣全家股票獲利80億元資金後又有投資新動作,龍邦國際董事長劉偉龍今日(4/27)舉行記者會指出,泰山董事長詹景超私自找買家接手全家股票爭議尚未停歇,現在又要再投資「街口支付」公司4成股權,金額高達36億元,他呼籲主管機關好好把關,不要讓詹家在5月31日臨時股東會前全部將公司資產掏空。

日期:2023-04-27

產業時事

他把腐蝕液體灌入電腦破壞資料!永豐金:張晋源主導交易疑點重重,會上訴告到底

永豐金(2890)及永豐銀行對出售子行美國遠東銀行(FENB)專案小組負責人張晋源,依涉違反金融控股公司法、銀行法及證券交易法背信罪提告,台北地方法院於周三(4/26)一審宣判,判處張晋源無罪。永豐金表示,對此一判決結果深表遺憾,張晋源涉刻意於董事會隱匿FENB實際出售資產之價值約新台幣21.5億元,且呆帳回收金額主動退讓1500萬美元給買家,導致交易價格被低估,並特意獨厚單一買家。而且張晋源離職後,還蓄意破壞公司配發供其個人專用的筆記型電腦才交還,不排除是以腐蝕性液體人為蓄意清除電腦中資料,已嚴重損害公司最大利益及36萬多名股東權益,將繼續提出上訴以捍衛公司及股東權益

日期:2023-04-27

投資理財

聯發科、日月光...台股急跌之後必有好股!達人曝「17檔績優股口袋名單」,這檔殖利率逾11%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急跌之下必出好股」。這裡說的好股,指的是股價跌到相對不合理的價格,但公司體質相對好的企業。此時投資人最大的挑戰,不是跌跌不休的股價,而是心中的恐慌。

日期:2023-04-27

產業時事

防股東會鬧雙包!政院通過《證交法》修法,限縮獨董3權限…改由審計委員會合議

為避免個別獨立董事濫權,行政院會今天通過「證券交易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法增訂若審計委員會只剩一席,或遇不可抗力的正當理由導致無法召開,除財報需要獨董同意意見以外,都可經由全體董事3分之2以上同意,讓公司業務可順暢進行。

日期:2023-04-20

投資理財

10年賽道上的贏家們 —2023集團市值50強大調查—

從最早的台泥到現在的台積電,集團企業一直是台灣資本市場的主角。雖然,從集團市值排行榜的前30名來看,前後10年集團排名變化似乎不大;但是,30名後的集團排名變化相對激烈,10年來多了不少新面孔。改變台灣集團板塊挪移的,短期自然是因為3年疫情、國際情勢等大勢所趨,時間拉長來看,一定少不了集團操盤手的經營管理和深謀遠慮。檢視台灣集團企業10年間的成長動能,看懂贏家運籌,也釐清趨勢所向。

日期:2023-04-19

產業時事

群創(3481)57萬股東注意!去年才減資今年再來一次...每股退還0.5元現金、不另發股利

面板大廠群創(3481)去年才辦理現金減資,當時減資比率9.5%,減資後資本額降至955.65 億元,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周二(4/18)下午於證交所發布重大訊息,擬辦現金減資47億7828萬8080元,減資比率5%,每股退0.5元給股東,今年不另配發股利。根據集保中心數據顯示,目前群創股東人數為575,720人。

日期:2023-04-18

投資理財

存股不能只看高殖利率!鈊象、聯詠、大田...3個關鍵指標篩出「15檔優質標的」

優質存股標的不但要有高現金股息殖利率,還要從最新出爐的年報中,找出高且穩定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與自由現金流量,才能篩選營運優、配息佳的公司。

日期:2023-04-12

投資理財

龍邦將召開泰山股東臨時會!痛批詹景超荒腔走板、董事改選刻不容緩

龍邦國際興業今日(3/10)指出,已結合其他持有泰山股票共七名股東,將以持有泰山逾50%股數的名義,於112年5月31日上午9時共同召集泰山公司112年第2次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本案並已獲得證交所同意,程序完全合法。

日期:2023-04-10

投資理財

玉山金股利腰斬,增資價20元要認嗎?一表讀懂「金融股配息黑馬」的條件

台股進入第二季,股民最期待的股利入帳也陸續展開,不過隨著金融股陸續公布2023年股利政策,配息狀況似乎不如往年,對此,擁有多年證券業經驗、今周刊顧問張弘昌搶先揭露各大金融股今年可能的配息情況(參考下表),並提醒投資人,若看好未來金融股表現,此時可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度,考慮逢低加碼。

日期: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