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68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保險稅制

爸媽沒留下遺囑就走了,三兄弟不想鬧上法院,繼承遺產該注意哪些事?遺產分割8大重點一次看

張先生父親,在去年過世了。生前他本來也想留下遺囑,但總有一些顧忌,因此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行,沒想到在檢查出後只不過一個月,老天爺就把他給帶走了。

日期:2023-09-12

職場生活

吃香蕉可降低罹風險?挑對「這款」才有效...1類人每天吃一根,降60%消化道症機率!醫師曝關鍵

多項研究發現罹風險與生活習慣、飲食息息相關。腎科醫師江守山分享一則2022年刊登於《症預防研究》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上一項研究發現,罹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患者每天吃一根「青香蕉」,即使因為遺傳因素處於高風險罹狀態,也可降低消化道風險達60%,其關鍵在所含「抗性澱粉」。

日期:2023-08-24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2023/8/18 麥克連盤前訊息整理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18

職場生活

先別怕紅字 刻意控管飲食會讓報告失準 健檢前後須知做好做滿 才不會白花錢

健檢是提早發現疾病前哨站,然而,你是否擔心報告出現紅字,檢查前刻意調整飲食?別讓錢白花,留意健檢前、後須知,才能掌握身體現況。

日期:2023-08-16

職場生活

慢性發炎像全身在失火!40歲工程師重度脂肪肝、動脈堵塞...劉博仁:8個習慣打造抗發炎體質

一位36歲工程師,是一位盡職守又充滿創意軟體工程師,每天準時上班,晚上因為責任制,所以經常拖到七、八點下班,公司每年都有安排健檢,不過,報告上標示肝功能指標GPT是紅字,發炎指標CRP(C-reactive protein)也是紅字,其他正常。他曾找家醫科醫師討論,醫師建議他不要熬夜,飲食均衡,因為醫師沒有提到太嚴重字眼,所以他也就不以為意。之後3年健檢也都是如此,那些紅字依然提醒著他。

日期:2023-07-21

職場生活

一款早餐連吃20年,她體內長出巨大腫瘤,肝都跟它有關!劉博仁:養出11大原因

多年來,症一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首位,所幸,進步醫療為眾多友爭取到更多生存機會,也因此,除了勇敢對抗,病人更需學習如何與細胞和平共處。本書從治療、調理、日常保健三個面向切入,解除大家對各種疑惑,幫助友用最有效,也最適合自己方式,重拾健康。

日期:2023-07-04

職場生活

朱芯儀切除乳房,宣布「細胞清乾淨」命救回來了!台大名醫揭「贏得十倍存活率真相」

編按:據國健署109年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乳是我國女性症發生率第1位及死亡率第3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病人,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包含歌手朱俐靜、前民視主播張瑞玲、星座專家薇薇安,都因乳而離世。儘管乳致命,但仍有機會爭取更高治癒機率,若透過正規治療,乳5年整體存活率可高達85%,其中0~1期個案高達95%以上,第2~4期也分別可達89%、70%與21%。國健署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死亡率。值得注意是,近年乳有年輕化趨勢,許多病例還不到40歲就得到乳,如以《犀利人妻》奪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37歲女星朱芯儀,也在去年3月宣布罹患乳2至3期,歷經一整年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朱芯儀說,她在2021年11月發現兩邊胸部大小不一,洗澡時自我檢查又摸到「一顆東西」,因此趕緊安排檢查,確認罹患乳第二至三期,且已經擴散淋巴。她勇敢抗,除了完成化療,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朱芯儀曾在臉書上寫下長文,提到自己開刀後煎熬一整個月沒有辦法睡好覺,不能翻身、不能側躺,「但經歷了多麼艱辛一役,我命救回來了!」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為台灣十大症死因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6/29)

日期:2023-06-29

職場生活

10大症殺手》為何台灣大腸發生率世界第一?貧血也是腸前兆!名醫提醒:3大症狀是警訊

編按:大腸已連續15年蟬聯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位居我國主要症死因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被稱為「沉默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大腸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最好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職場生活

10大症死亡率之首「肺」,醫療費逾224億、每人平均得花25萬!不想壓垮全家人,篩檢不能少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乳房」、「結腸、直腸和肛門」、「肝和肝內膽管」及「口腔」。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症之首「氣管、支氣管及肺」,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症治療費最貴,則是第8名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職場生活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死亡人數較2021年增2萬4,266人,年增13.9%。而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次為心疾病,新冠肺炎則首度入榜,並由上一年度19名躍升為第3名。

日期: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