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7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5
職場生活

一開始他只是想65歲退休環遊世界...一個怕沒錢「再拚1年就好」職場悲劇:別失去賺錢意義

從小到現在 30 歲,我人生彷彿倒吃甘蔗,愈過愈好。畢竟我硬著頭皮咬牙苦撐(再加上適度恐懼),好不容易才成為電腦工程師,躋身人人稱羨中產階級。現在我,不管多少可樂都買得起,最大煩惱是早餐瑪芬原料是否有機且不含麩質。

日期:2022-12-28

職場生活

、肝硬化患者有福了!17項達文西手術納健保給付包含「肝部分切除術」,最多省16萬治療費

中央健康保險署繼「達文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達文西機械手臂部分腎切除術」手術費得比照健保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之後,於12/22「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再通過「肝部分切除術」等17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手術費得比照健保胸(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民眾將僅需負擔達文西相關醫材費用,預計最快於2023年3月1日公告實施,推估近千人,未來面對相關手術時有多一種術式選擇。健保署初估每年增加8400萬健保支出,近千人可受惠,民眾將來進行手術,可省下4萬6千元到16萬元。

日期:2022-12-28

職場生活

每週完全斷食36小時!CNN也報導過,專家揭長壽2習慣:這年頭,壽命想多增加10年很簡單

如果你未滿60歲,身體狀況不錯,我相信你會在有生之年見證到「長壽近程展望」在醫療照護上部分突破性進展,甚至可能會看到「長壽遠程展望」早期曙光。今天,基因工程已經被廣泛應用,仿生手臂、肺、腎和心出現了,而替代器官 3D 生物列印距離我們只剩幾年時間。有望延長人類壽命 30% 到 60% 先進藥物早期臨床實驗正在進行中,幹細胞治療和細胞重新編碼,已經在動物試驗中出現驚人逆齡和延壽結果,不久之後可能會在人類身上實現。可持續監測身體疾病跡象次世代診斷裝置每年都在進步。在明天與實現長壽逃逸速度之時間軸上某一點,透過不可思議新科技力量,你可以越活越年輕。

日期:2022-12-14

職場生活

別跟糖尿病友搶藥 用瘦瘦筆減肥小心後遺症

全球瘋搶瘦瘦筆,為了體態苗條,打針就能瘦,瘦瘦筆成為「速成減肥」新寵,大家瘋搶結果,造成上游原物料供應短缺,下游使用瘦瘦筆控制體重、控糖糖尿病患者正在面臨缺藥危機。

日期:2022-11-25

職場生活

邊緣人更短命?「孤獨感」讓人瞬間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8方法學會面對或許不再寂寞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日期:2022-10-15

職場生活

最新國人平均壽命出爐,10大死因之首竟減壽3.84歲!如何揪出致命殺手「靠這工具」

內政部今(14)日公布「110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內政部表示,110年國人一般平均壽命為80.86歲,如排除10大死因前3位惡性腫瘤、心疾病及肺炎,平均壽命將可分別提高3.84歲、1.56歲及0.91歲,顯示惡性腫瘤對平均壽命影響最為明顯。

日期:2022-10-14

職場生活

糖尿病患者當心!新藥恐致急性炎 食藥署點名「2款降血糖藥」須留意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台灣近年罹患糖尿病患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隨著新藥發展,目前糖尿病部分新藥有不易出現低血糖,還有保護心血管效果。但是食藥署今(9/21)日公告,有接獲因服用糖尿病新藥而導致急性案例,提醒民眾切勿輕忽用藥風險。

日期:2022-09-21

職場生活

大腸直腸台灣發生率第一名!名醫揭專業預防方式:這幾種食物少吃為妙

「大腸直腸」目前在台灣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僅次於肺、肝,排行第三,也是健保推行早期篩檢四大項目之一。饒樹文/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日期:2022-08-22

職場生活

攝護腺、大腸、乳…汪星人「聞尿」知風險!逾10家醫院合作、用20C.C.尿驗準確率8成

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豹》(Black Panther)主角查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在2016年確診大腸,4年後、在他僅43歲時就辭世。像他這樣國際巨星,理應能享受全世界最棒醫療條件,但他還是不敵病魔離開。「因為他發現時已經是第三期了。」精確健康執行長嚴啟綸這樣分析。

日期:2022-07-26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0724產業個股追蹤:本週法說會前Preview:FOMC會議、欣興、聯電、致伸、聯發科、生技展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