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32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職場生活

最新十大死因出爐!「惡性腫瘤」霸榜41年,肺癌居冠…醫籲「這檢查」不能少:不抽煙也要做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死亡人數較2021年增2萬4,266人,年增13.9%。而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次為心臟疾病,新冠肺炎則首度入榜,並由上一年度的19名躍升為第3名。

日期:2023-06-12

職場生活

65歲《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自嘆一檔劇賺數千萬但「健康全沒了」…聲音沙啞5病徵要小心

台灣本土經典復仇劇《台灣霹靂火》、《台灣龍捲風》編劇、前三立創作中心總監鄭文華去年12月因咽喉癌離世,享壽65歲,長眠於慈恩園,3/10是鄭文華百日,遺孀媛媛(邢宇凌)表示,華哥(鄭文華)在對抗病魔期間仍不忘創作,甚至持續構思故事,展現強大生命力,她也謝謝觀眾至今還記得鄭文華。

日期:2023-03-14

產業時事

憶黃芳彥18年前抗SARS 醫界人士慟:他讓新光免於爆發院內感染!陳水扁悲悼「抗煞無名英雄」

前總統陳水扁親信、新光醫院前副院長黃芳彥,驚傳在美國加州自宅車庫身亡。南加州橙縣法醫所驗屍官辦公室昨(28)日證實,死因是持槍自盡,頭部中彈身亡。黃芳彥過世的消息震驚各界,有醫界人士回憶起當年SARS疫情時,當時是黃芳彥擔任新光醫院醫療副院長,是他帶領全院走過艱難的險境,才讓新光醫院沒有爆發院內感染。

日期:2021-01-29

財經時事

「肥胖」是重症危險因子!奧捷團超過一半確診 2名插管、1名領隊死亡皆是體重過重

台灣COVID-19(武漢肺炎)持續升溫,奧地利捷克旅遊團該團共17名團員、目前已有9名團員確診,超過半數,其中領隊已死亡、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8名確診個案、其中新增3例都是奧捷團成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即日起旅行團只要有2人確診,整團都要篩檢。

日期:2020-04-05

職場生活

情報員大戰摩斯拉

春節來了,過年最適合看喜劇電影,若再能從電影中吸收些想法,就更好了。

日期:2013-02-07

職場生活

名模與犬儒

四年級生有點「犬儒」的我是不太願意靠近美貌名模,即使接近也刻意謹守分寸。沒想到接著上台的中時集團總經理蔡紹中一語道出男士心聲,他說,「我很喜歡模特兒!」

日期:2009-09-10

職場生活

朱芯儀化療燒180萬,翻保單發愁:要打10幾次,錢從哪裡來…昔抗癌手腳關節全黑、上廁所都是血

女星朱芯儀先前宣布罹患乳癌2至3期,歷經一整年18次化療、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宣告戰勝病魔。日前她上節目談到癌症的醫療費用,化療1次就要10萬元,「我那時候就心想天啊好緊張,我又沒有辦法賺那麼多。」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醫師提醒,乳癌為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4位,但早期發現多半預後良好,大部分開完刀,做完化學治療,吃抗荷爾蒙藥物5年,就可結束療程。

日期:2023-08-09

職場生活

偶爾咳嗽頭痛…正妹護理師:我才30歲為何會肺腺癌!不煮飯不菸酒非高危險群,2族群怎自救?

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2021年就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但其實只要透過早期篩檢,就能提高肺癌治癒率、降低死亡率。才被網友票選為「全台最正護理師」之一的正妹護理師雅薇,驚傳罹患肺癌,她在IG透露,自己不菸不酒且家族沒有人罹患肺癌,「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雅薇表示,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呼籲,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衛福部自2022年7月1起,即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肺癌免費篩檢、肺腺癌免費篩檢),提供肺癌、肺腺癌等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讓台灣成為全球第1個針對具肺癌、肺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肺腺癌篩檢)的國家。

日期:2023-06-13

產業時事

新冠病毒源頭關鍵?竟和9年前中國雲南礦工生病死亡有關

COVID-19 起源眾說紛紜,究竟是人類與受感染動物接觸,還是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現在又有更進一步線索,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 Anthony Fauci 要求中國公布有關 2012 年雲南省一座礦場的資訊,6 名礦工工作後生病,最後 3 位死亡,成為尋找 COVID-19 起源的關鍵。

日期:2021-06-10

全台防疫報導

澎湖零確診破功?!染疫婦重症陷昏迷... 曾到台北月子中心、搭高鐵回高雄

澎湖縣政府昨(29日)晚間緊急公布,為提早因應,加強民眾自我保護,縣府決定公布一名50餘歲女性案例,該案例目前處於昏迷狀態,縣府已匡列相關接觸者採檢,並瞭解其接觸史及足跡,在案例活動區域已進行清消,將持續調查足跡並公布,請民眾提高警覺。

日期: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