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20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財經時事

有上班就免費喝兩杯、還有福利儲蓄信託!星巴克全台徵才700人「要夥伴而不只是員工」

面對路易莎、Cama等本土連鎖咖啡業者來勢洶洶,統一集團旗下的國內咖啡龍頭台灣星巴克選擇正面迎戰,預告全台北中南東共54間門市,將於5月14日舉辦聯合徵才,一口氣釋出700個職缺,規模創下近年最大。

日期:2022-04-29

財經時事

第25屆金鑽獎》這檔基金規模奪全台第1、受益超過50萬人 專家呼籲ESG成主流、盡快開放勞退自選

由台北金融基金會主辦,彭博與今周刊合辦的「第25屆傑出基金金鑽獎」頒獎典禮,今(23)日正式登場,由安聯投信與野村投信成為最大贏家。會中關注ESG與勞退自選開放議題,期許政府能開放勞退自選,讓共同基金長久。

日期:2022-03-23

職場生活

老味翻新香豆味

傳統的老味道,經過製作方法改良、口味翻新,也能有不同凡響的新口感。隨著許多豆製品品牌竄出頭,先以創意設計的風格店面與包裝吸睛,饕客入門再端出新品,將熟悉的味道以新手法熬煮出豆子的新風味,打入年輕人的心。

日期:2022-03-23

保險稅制

「勞退是我自己的,績效我來決定」!開放自選投資標的?勞動部調查逾4成勞工都贊成

新制勞工退休金是否開放自選投資標的討論多時,勞動部遲未有明確結論。去年為回應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勞動部再啟動「勞工退休金開放自行選擇投資標的調查」。週二(3/22)發布調查結果指出,43.4%的受訪勞工贊成開放自選投資,細究贊成原因,以希望可自行運用自己的退休金占31.2%最高,開放自選可增加收益21.3%次之,19.3%自認有理財觀念,願意承擔投資風險。

日期:2022-03-23

保險稅制

把退休金缺口自己補起來!「勞退自選」8成年輕人挺:投資可以兩軌制,「勞退2.0」勢在必行

《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今日共同舉行【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發布記者會,《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11.5%的勞工願意提繳薪資至個人勞退專戶,但若勞工可以自行選擇投資標的,有高達56%的人願意自提,39歲以下的年輕受訪者則有8成表態挺勞退自選。他強調:「政府應該要支持自選,許年輕人一個機會。」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發表「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結果。她說明,「勞工退休金改革調查」於今年1月19日至01月23日、訪問有投保勞保、勞退的一般民間企業在職員工,共回收1068份有效樣本。

日期:2022-03-17

產業時事

獨家調查》勞工多盼兼顧權益與投資選擇權 勞退自選有市場 逾八成青年挺開放

在台灣,無論雇主或勞工每月提撥的退休金,目前皆統一交由勞動基金運用局操作,但根據《今周刊》最新民調,多數民意期望政府比照先進國家,開放勞工自選退休金投資標的。

日期:2022-03-16

投資理財

電視看盤系列報導-漲聲響起如何讓資產不縮水?三竹股市TV理財好幫手

面對新冠疫情、國際原物料高漲、工資攀升等挑戰,國內餐飲業自去年10月以來,漲價聲浪一波波,從全台有近300間餐廳的王品集團,到吃到飽南霸天漢來美食,再到台灣小籠包名店鼎泰豐,以及兩大連鎖速食業者麥當勞和肯德基,餐飲業各種業態、西式、東方幾乎都在喊漲,通膨的警戒聲愈來愈響亮,許多投資人深知必須透過理財來規避通膨風險,否則存款可能被通膨怪獸一步步吞噬。

日期:2022-02-25

投資理財

讓台灣更美好的20個主張》打破一體適用框架,讓勞工做決定「當自己的主人」

2014年,《今周刊》曾製作〈許台灣美好未來的30張關鍵選票〉封面故事,從經濟、社會、人權、政治各層面提出亟需革新的30個進步觀念,8年後檢視,當年的主張已有諸多落實,例如:修正《文化資產保存法》、完成「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建置、同性婚姻合法、《民法》下修18歲、病主法上路等等。1312期封面故事〈讓台灣更美好的進步主張〉,我們再次從制度面著手,持續推進台灣社會進步。報導涵蓋勞工權益、全民健康安全、產業發展與防弊、國家留才制度、強化政經體質五大面向,盤點20個對你我生活有重要影響卻不合時宜的法令。

日期:2022-02-10

保險稅制

要存定期定額退休基金,還是提撥6%勞退?年輕人和資深勞工要做的「大不同」,這樣選才聰明

「剛出社會薪水比較低,連自己生活都不太夠,沒法自提退休金;升職加薪那天,我馬上去找人資說要自提6%,沒想到她說:『先不要急,你把錢拿去投資,搞不好還賺得比較快。』」40歲的軟體工程師詹姆士,一直想趁年輕累積儲蓄,讓退休生活更有保障,但他對金融商品了解不深,只想得到最保守的方式:自提薪資存入個人退休金帳戶。

日期:2022-02-09

產業時事

要存定期定額退休基金,還是提撥6%勞退?年輕人和資深勞工要做的「大不同」,這樣選才聰明

政府理應保障勞工權益,但用全國一致的方式,替勞工決定退休基金投資模式、每月加班時數上限,其實未必符合所有勞工利益。

日期: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