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4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4
產業時事

出國突感身體不適? 看醫生說台語嘛ㄟ通

慷驊攜手健康益友與台名保經,共推IC Care線上醫師諮詢服務暨專屬保單與團體保單

日期:2022-07-18

產業時事

經濟部部長讚許工研院淨零科技成果 成為產業升級轉型動力 助臺灣邁向永續新未來

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以及後疫情時代為人類生活與產業所帶來的轉變,工研院今(5)日舉辦的49周年院慶,運用多元線上、線下虛實整合方式,成功突破疫情與地域限制,讓北中南同仁空中同樂,展現工研院創新思維、敏捷管理、開放溝通的企業文化DNA。並頒發「創業競賽獎」、「2030跨域議題海選獎」、「資深正級人員」等獎項,鼓勵敏捷創新思維的同仁持續精進;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工研院以供給、需求、製造與環境四面向,展出前瞻性的淨零技術,鼓勵同仁跨域合作。經濟部部長王美花特別線上參與,讚許工研院的科技創新能量,是臺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尤其在淨零技術上已有多項成果落實於業界,經濟部將持續支持工研院投入創新技術研發,攜手幫助臺灣朝淨零永續目標邁進。

日期:2022-07-08

產業時事

雪落下的聲音:半導體全攻略

半導體產業比重高的股票市場,今年來表現相對慘烈。半導體是台灣的「矽盾」,若江山動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非同小可。

日期:2022-07-06

投資理財

類股觀察 走過市值高峰 檢測、治療藥、疫苗前景茫然 國際大廠卡位早、需求放緩 防疫概念股還能追嗎?

過去兩年,經歷了疫情的爆發與蔓延,許多生技股的價值被拉抬起來,推升市值不斷衝高。然而,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曾經創下市值高峰的生技股,未來還有什麼樣的機會?

日期:2022-07-06

產業時事

方荷生食物銀行前進元宇宙 發NFT募千箱物資援助弱勢

台灣本土疫情嚴峻,確診與隔離人數飆升,每日都有數萬民眾確診,不僅對一般民眾造成衝擊,對弱勢民眾更是雪上加霜,生計受到嚴重影響,獨居長者或隔代教養家庭一旦染疫,將斷了與外界的物資聯結,其中大多不善於使用外送、網購平台,若無人協助幫忙送物資、食物,生活將馬上陷入困境。

日期:2022-07-04

產業時事

國境開啟在望、報復性出遊潮要來了?觀光局「射3箭」協助業者,打造疫後新旅遊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進入第3年,對全球觀光旅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台灣也難逃影響,以實施三級警戒(自2021年5月19日至同年7月27日)的2021年為例,當年度來台旅客人次,崩跌至僅14萬出頭,年減近9成,業者受創程度,不言可喻。

日期:2022-06-28

產業時事

國泰金蔡宏圖看升息:「短空長多」!股市砍成這樣,國壽開始進場撿便宜

國泰金 (2882) 今 (17) 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蔡宏圖表示,今 (2022) 年經濟情況嚴峻,通膨及升息關係,看到資本市場波動劇烈,尤其升息,對各種成本都有關,但對金融業整體是好處,銀行利差加大,壽險則是短空長多,新錢投入可以得到更高債券利息。

日期:2022-06-17

產業時事

北市長選舉,成蔡英文防疫的信任投票!等待陳時中華麗轉身、也是一場賭注的開始

民進黨在六都市長提名只剩下雙北與桃園三都,之前民進黨認為北北桃三都是連動的,亦即可能一起提名共同造勢,但誰知道今年4月以後疫情陡升,打亂了北北桃提名進度,整個作業因此都慢了下來。

日期:2022-06-16

全台防疫報導

鴻海全球100萬員工、單日確診竟不到100人 且半年前就給免費快篩! 這怎麼做到的?

鴻海集團週三(6/2)證實,將透過子公司在國外採購70萬劑快篩試劑,提供電電公會有需求的會員廠商,以及MIH成員以「成本價」購買。鴻海將透過子公司代理商進口「羅氏家用新冠病毒抗原自我檢測套組」,一劑價格125元,相比市面單價175-360元仍相對划算。鴻海科技集團發布聲明指出,鑑於全台新冠疫情仍處在高原期,鴻海作為電電公會以及MIH聯盟成員之一,透過子公司代理商從國外採購快篩試劑,支持公會和聯盟成員做好防疫工作。其實鴻海早在半年前,就開始提供所有員工免費快篩,每人大約每個星期可以用上一劑。(原文刊載於2022/5/12,更新時間為2022/6/1)

日期:2022-06-01

產業時事

345.6億元紓困振興經費來了!護勞工、穩金流、減負擔、助產業等4大面向下手

編按:疫情救命錢來了!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為達成「正常生活、積極防疫、穩健開放」目標,行政院推動新一波必要協助措施。根據規劃,此波振興方案分為護勞工、穩金流、減負擔、助產業等4大面向下手,預計發出345.6億紓困與振興經費,並減收101.5億稅收、吸收31.2億的稅負。國發會表示,為協助受疫情影響產業及個人,同時有效穩定國內就業情勢,政府即刻推動新一波振興作為,期達成「助產業」、「護勞工」、「減負擔」、「穩金流」的目標,並兼顧國家經濟與國人生計。

日期: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