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233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投資理財

鴻海(2317)買在109元套到天荒地老?股海老牛存股3秘招:鴻海多少錢可買...看懂少套5年「股利價差都賺」

從8月初以來,大盤一路溜滑梯,到萬六整數大關,聯準會放出利多,美債殖利率回到合理區間,美股台股又再出現連續向上暴衝,投資人搞不清楚該如何抓住進場時機。

日期:2023-11-14

今選頻道

遇到虎頭蜂該怎麼辦? 老謝好友「這習慣」讓他保住一命!

編按:新北市週三(9/20)發生虎頭蜂叮咬登山客事件,20人到瑞芳山區爬山,卻遭到上百隻「黃腳虎頭蜂」叮咬,共11人受傷,其中2名山友更在運送下山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經送醫不治。另外,就連參與救援的警消也在搬運途中遭到蜂群螫咬,幸而治療後沒有大礙。據《風傳媒》報導,這個登山團由平均60歲的熟齡族組成,原本計畫到八分寮步道踏青,未料上午11時左右在山區遇成群黃腳虎頭蜂攻擊。其中16名未受傷與輕傷山友先行下山,傷勢較嚴重的4人則因四肢麻痺而留在現場待援。救援隊到場後,以擔架將傷者運下山,其中胡姓、焦姓男子原本有意識,卻在途中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仍宣告不治。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參與急救的台灣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說,病患被送到急診室時已無呼吸心跳,全身發黑,臉部膚色也像缺氧,顯得暗沉。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熱愛山林的「老謝」謝金河曾撰文指出,自己的好友廖啟仁跑山經驗豐富,卻在烏來登山時遭遇大群蜂螫,一度住進加護病房。當時73歲的廖啟仁雖情況危急,但全賴「這習慣」逃過一劫,而且很快就出院,究竟他是怎麼辦到的?遇到虎頭蜂又該怎麼辦?(原文刊載於2021/12/16,更新時間為2023/9/21)

日期:2023-11-08

職場生活

每日門禁11點、和朋友聚餐花費不能破200元...研究生哀怨母管太嚴:我已經25歲卻像還沒有成年

有一次,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名25歲的研究生寫的一封信。信的大致意思是說媽媽對自己管教得太嚴,讀研究所時被要求每天晚上11點之前必須回家;衣服都要由媽媽來購買;和朋友出去吃飯花費不能超過200元……他覺得自己已經25歲了,可是感覺好像還沒有成年。觀眾們都建議他搬出去獨立生活,他卻說怕媽媽傷心。最後節目主持人犀利直言:孩子被管教得太嚴,會導致情感需求被壓抑,時間長了,整個人可能就廢了,很難獨立生活。

日期:2023-11-08

職場生活

65歲後人生再風光,也得面對老了的現實!張光斗:退休後的身體不容許不見棺材不落淚

為了激勵老人家,「人生70才開始」成了世間最為膾炙人口的溫情喊話。對我來說,「人生65才開始」或許更為務實,更能接地氣一些。

日期:2023-11-08

職場生活

「謝天謝地,當年沒去考公務員!」鐵飯碗變紙飯碗...年薪千萬職場講師:40歲才明白,原來放棄就是得到

朋友在臉書上Po文:「請教臉書大神,有誰近兩年去過日月潭,跪求假日6千元上下的房間,安靜恬適,適合全家出遊,希望沒有陸客出沒,遠一點無所謂。」朋友們瘋狂留言、按讚,只有我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的,就是這句話,不僅是我的人生觀,更是我的決策模式。

日期:2023-11-07

投資理財

00878周四除息,站上20元還能買來配息?他說「這區間」躺著被扛轎不是更好?

聯準會(Fed)宣布利率不變,維持基準利率在5.25%~5.50%,符合市場預期,帶動台股連3天展開攻勢,周一(11/6)電金族群聯手,指數一路勁揚,最高大漲超過200點,來到16720.56點成功收復半年線重要關卡。不過收盤半年線得而復失,收在16649.36點,上漲141.71點或0.86%。台積電(2330)盤中大漲7元或1.28%,最高556元,收在550元,本波最弱勢的鴻海(2317)也跌深反彈,上漲近1%在97元附近游走,收在96.4元,而AI族群包括廣達(2382)、緯創(3231)漲逾1%,廣達重新站上200元關卡、收在205.5元、緯創站穩90元之上,一度來到93.6元,收在92.1元。台股反攻16700點,對於鍾情高股息ETF的投資人來說,找買點變得更重要!法人認為,若是美國利率回落,市場資金一定會轉往殖利率較高的股票以尋求收益,高股息股投資吸引力將更大,分批逢低布局才是王道。

日期:2023-11-07

職場生活

從小都是第一名,既聰明又努力,為何40歲後庸碌一生?學校教育沒告訴你的5件事

為什麼有人既聰明又努力, 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日期:2023-11-06

職場生活

「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一生奉獻小腦萎縮研究,病中仍掛念學術,單指打字完成專書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日期:2023-11-03

產業時事

沉默3個月!陳昇遭控性騷首道歉:蠢叔叔講了一堆蠢話…認大頭症「我要證明我是一個好人」

藝人陳昇今年7月遭唱片設計師指控,對她肢體和言語性騷擾,雖然補了一句「開玩笑的」,但已讓設計師心裡不舒服,形象大受影響。陳昇週四(11/2)出席活動時首度回應,「I’m really sorry about this.(對於這件事情,真的非常抱歉)。」陳昇表示「這是很典型的一個蠢叔叔,做了一張蠢專輯,在一個蠢會議裡面,講了一些蠢話,造成的蠢問題。」他表示有時候日子過得太得意忘形,「謝謝這些朋友,提醒你在什麼年紀講什麼話」。陳昇說,第一時間比較對不起的是他的團員,「我跟他們講我好像都對你們這樣(指言語騷擾),你們怎麼都沒反應給我」。他們只差沒有說「因為我們要生活啊」,陳昇表示,自己的大頭症就是這樣來的,「I’m really sorry about this.,如果老天給我10年8年,我要證明我是一個好人。」

日期:2023-11-02

職場生活

陳慧翎天天工作20小時、壓力大到咬指甲拔手指…罹癌10年每次復發就去玩「有多開心痛苦就減多少」

今周刊編按:5度拿下金鐘獎的導演陳慧翎周三(11/1)因子宮頸癌於下午三點病逝萬芳醫院,享年48歲。她曾、包括《下一站,幸福》、《媽,別鬧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都是她的經典作品。親友在臉書發文證實消息:她走得平順,沒有痛苦,這些年來她堅強地與病魔奮戰,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和堅忍撐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不只是為了自己,更為了捨不得她的人,一直努力奮戰到最後。熱愛自由的陳慧翎,選擇不設靈堂也不辦告別式,會以樹葬的方式回歸大地,台灣癌症基金會曾專訪陳慧翎,她抗癌10年,選擇正面迎戰病魔無所懼,以下為專訪全文。

日期: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