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0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財經時事

川普若連任恐讓台生存陷危機 《華郵》點出兩大原因

美國總統大選至今只剩下近4個月,雖然現任總統川普民調受困於國內疫情,民調仍與對手民主黨的拜登有一段差距,屆時不論選舉如何,勢必牽動美台關係。不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吉蒂斯分析,川普對於捍衛盟友不感興趣,而近期對北京強硬只是為了自身防疫疏失找戰犯;若他連任,自由的台灣,恐怕難以在川普第二任期內生存。

日期:2020-07-16

職場生活

《六人行》謬誤:誤以為陌生人的情緒跟影集演得一樣「透明」易懂

《六人行》(Friends)影集到第五季時,已很顯然將變成歷來最成功的電視劇之一。它是最早期的精彩「玩伴喜劇」(hang-out comedies)之一。六個朋友—莫妮卡、瑞秋、菲比、喬伊、錢德勒和羅斯──住在混亂的曼哈頓鬧區,相戀和分手,調情和打鬧,但大多數時候只是沒完沒了的歡鬧地談話。

日期:2020-06-22

競爭力

設定情境培養穩健台風,輔大生奪簡報大賽第三名

在2019大專校院英文簡報大賽現場,當時就讀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系四年級的劉慎遠在評審面前侃侃而談,用棒球隊選擇選手時的依據──球探的評價以及選手的比賽數據,敘述自己的人格特質與大學經歷。創意的表現、沉穩的台風與流暢的簡報能力,讓他獲得第三名的佳績。

日期:2020-06-15

產業時事

白宮再爆疫情!副總統潘斯的貼身新聞秘書染疫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白宮連續兩天爆出總統和副總統身邊人士感染新冠肺炎,繼總統川普的一名貼身隨從確診後,副總統潘斯的新聞秘書米勒(Katie Miller)的新冠病毒檢測出現陽性反應。

日期:2020-05-09

產業時事

君子報仇20年不晚? 當年他北京採訪被公安抓過 如今貴為白宮高官 為川普操刀對中強硬政策

美國與中國的政經角力愈演愈烈,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對中國祭出多項強硬措施,背後是白宮高層幕僚中強硬派及溫和派間的協商結果,其中一位要角就是去年9月上任的副國家安全顧問,現年47歲的博明(Matt Pottinger)。博明是目前美國國安團隊中,極少數記者出身的高官,也是少數能以流利中文溝通的要角,被視為對中國強硬派一員,且高度支持台灣在國際上發聲。他之所以反中立場鮮明,是因為20年前有與中國官方第一手打交道的豐富經驗,沒想到這型塑了他進入白宮權力核心後的重要思維。

日期:2020-05-06

產業時事

取得武漢肺炎病毒「關鍵發現」前夕...華裔學者遭謀殺 兇手疑犯案後自殺

美國賓州匹茲堡(Pittsburgh)一名新冠病毒研究學者被發現陳屍住處。警方表示,這名學者是遭到謀殺致死,而且時間點剛好就在他即將取得病毒「非常關鍵的發現」之前。

日期:2020-05-06

產業時事

美國確診數突破20萬! CNN:亞洲戴口罩防疫「可能做對了」 但全美對此仍無共識

COVID-19(武漢肺炎)在美國急遽升溫,累計確診人數昨(1)日突破20萬人,防疫愈來愈急迫,但目前全美國連是否應該全民戴口罩都沒有共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台灣、南韓及中國等亞洲國家幾乎全民戴口罩,當前防疫成效明顯優於歐洲及美國。美國副總統潘斯(Mike Pence)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白宮正在與專家研議是否宣導全民戴口罩。但已經有地方政府等不及了,全美第二大城洛杉磯的市長賈西迪(Eric Garcetti)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他建議市民外出時戴上非醫療用口罩,並持續保持社交距離。

日期:2020-04-02

產業時事

川普改口:紐約地區強制隔離 非必要!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周六(28日)晚間在推特貼文說,他已經要求疾病管制和預防中心(CDC)發布「強力旅遊警示」,至於先前說正考慮對紐約地區進行的「強制隔離」,他現在改口說「沒有必要」。

日期:2020-03-29

產業時事

中國恐成這次疫情的最大贏家?拆解大外宣招式:先洗刷武漢肺炎污名,再向世界輸出成功抗疫經驗

正當歐美國家為防堵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又通稱武漢肺炎)疫情,而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中國並沒有因此閒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突然發推特,質疑此次疫情起源是「美軍」。這看似不甚合理的發言舉動,事實上,正符合中國打算以「超英趕美」的姿態,透過「大外宣」、「大內宣」雙重夾擊下,確立擊敗疫情的強國形象。

日期:2020-03-17

產業時事

熊來了?俄皇精準轟炸掀「石油焦土戰」 美國如何避免經濟衰退「內傷」

一場破局的閉門會議,引爆了市場對「油價焦土戰」的高度憂慮。而普丁的這記油價重手,瞄準的,不僅是美國的頁岩油企業,更直堵全球高收益債,乃至美國企業的資金活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基本面的風險仍無法度量,來自金融面的恐慌卻已進一步加劇,全球經濟究竟還剩下什麼防禦武器?

日期:20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