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2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職場生活

每10人就有1人確診...如果我被感染了不自知,打疫苗會不會出問題?感染科醫師這樣說

台灣很顯然邁入社區感染,昨(15)日新增了181例本土案例,接下來的兩週將是重要關鍵,如果你在公費公告順序下,請盡快接種疫苗。每個人請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減少外出、聚餐、旅遊等,如此我們就能將疫情嚴重程度從已經的3級降到2級,甚至1級!

日期:2021-05-16

產業時事

本土今+0》疫情止住了?諾富特機師群聚新增6例病毒定序 仍在3大群感染源範圍內

華航機師、諾富特飯店群聚事件已造成29人染疫,包含11名機師(含在澳驗陽確診機師)、1名空服員、5名飯店員工、1名外包染疫、6戶家庭群聚(11名家人確診),在基因病毒定序部分,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再新增六例定序個案,均為英國變異株,其中,案1121、1111、1146、一起去酒吧的華航機師 (案1153)以及空服員(案1154)都是這起事件最多的英國病毒株,至於案1122的病毒定序與則與案1101相同,依照基因定序的相似程度,目前仍都在這三起不同感染來源範圍。

日期:2021-05-07

職場生活

AZ疫苗下周三開放自費施打 採預約制收費上限600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宣布,為降低具出國必要性的民眾於境外感染COVID-19的風險,並確保個人及國內防疫安全,自下週三4月21日起,初步開放1萬劑COVID-19疫苗供民眾自費接種。

日期:2021-04-14

產業時事

血栓疑慮!美國停打嬌生疫苗 接種進度恐遭毀滅性打擊

週二 (13 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與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基於血栓的疑慮,要求各州暫停使用嬌生新冠疫苗,嬌生宣布將停供歐盟疫苗。

日期:2021-04-14

財經時事

AZ疫苗全面開打!「V-Watch」定期回報健康 陳時中曝「打完背有點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表示,COVID-19疫苗已於即日起正式開打,為有效追蹤民眾接種疫苗後之健康情形,疾病管制署與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DeepQ團隊合作,於疾管家建置「Taiwan V-Watch」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回報系統(下稱V-Watch系統),提供民眾於接種疫苗後,定期回報自身健康狀況。

日期:2021-03-22

財經時事

陳時中與蘇貞昌明天一起施打AZ疫苗! 超過65歲可以施打嗎? 莊人祥這樣回答

首批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共116,500劑已於2021年3月18日完成檢驗封緘,並於今日依地方政府調查之接種意願人數,先行配送部分劑量至57家接種點,同時訂於3月22日起,提供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房或負責採檢之醫事人員接種。

日期:2021-03-21

產業時事

下週AZ疫苗就要開打 社會卻要名人帶頭當表率?陳佩琪酸:就像壽司改名一樣可笑

11.7萬劑首批AZ疫苗下週一(22日)起開打,由於近日傳出國外施打過後出現血栓、死亡等嚴重副作用,國內掀起部分聲浪喊話要政府官員帶頭施打以安民心。台北市長柯文哲妻子陳佩琪19日在臉書發文,痛批要名人做表率施打,就像吃壽司跟風改名「鮭魚」一樣的可笑,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也在例行記者會表達看法。

日期:2021-03-20

財經時事

AZ疫苗下週一開打!陳時中、蘇貞昌有望帶頭接種,「這兩類」女性先別打

AZ疫苗開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晚間7時宣布,下週一(3月22日)開始施打AZ疫苗,總計11萬6500劑,於全國57家院所開打。經過專家會議評估後無虞可陸續開打,並點名行政院長蘇貞昌、陳時中應帶頭接種,提高國人對施打的信心,陳時中毫不猶豫說:「我是沒問題,任何疫苗我都願意打。」

日期:2021-03-19

產業時事

血栓之亂》不甩WHO喊話!多國拒打AZ疫苗 陳時中:照打,首波有6萬人願意

由牛津大學與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藥廠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近來傳出多起嚴重副作用,包括出現血栓、腦出血案例;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一再強調,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血栓是注射疫苗引起,呼籲各國不要暫停接種,但仍有多個國家不想冒險,包括歐盟三大國:德國、法國、義大利,以及愛爾蘭、丹麥、挪威、冰島等,紛紛停打疫苗。

日期:2021-03-16

職場生活

AZ疫苗副作用多影響施打意願? 莊人祥:沒有押著醫護一定要打

AZ疫苗在歐洲傳出有「血栓之亂」,讓歐洲許多國暫停施打該疫苗。指揮中心日前請地方衛生局調查醫護施打AZ疫苗的意願,近日將有結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調查只是指揮中心用來參考,是否要施打,最後還是由醫護人員自行決定。

日期: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