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1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5
財經時事

大同荒謬亂象》6個字、沒附件就申報超過1700萬…林郭文艷與市場派交戰費用 竟由大同全體股東買單

大同公司派與市場派的纏鬥,自2016年開打,4年多來雙方打得如火如荼,攻防中彼此都付出龐大金錢與名譽受損等慘痛代價,最後終於在去年10月的股東臨時會分出勝負,由市場派正式取得這家百年老店的經營大權。

日期:2021-03-24

產業時事

大同林郭治理荒謬劇!本業年虧8.6億,卻花7億打官司、拼廣宣...只為保住個人經營權

2020年是資本市場的熱鬧1年,「大鱷們」挾重金四處出沒尋找獵物,從大同、東林、永大到友訊,經營權均見變天。

日期:2021-03-24

產業時事

大同林郭治理荒謬劇!本業年虧8.6億,卻花7億打官司、拼廣宣...只為保住個人經營權

2020年是資本市場的熱鬧1年,「大鱷們」挾重金四處出沒尋找獵物,從大同、東林、永大到友訊,經營權均見變天。

日期:2021-03-24

產業時事

大同林郭治理荒謬劇!本業年虧8.6億,卻花7億打官司、拼廣宣...只為保住個人經營權

2018年,《公司法》修法,納入強化股東權益的「大同條款」。2019年,「股東行動主義」開始成為台灣資本市場新風潮。2020年10月21日,大同經營權變天。隔日證交所立即發函大同,質疑公司過去的部分費用異常飆高;大同新團隊主動擴大查核,坦言「發現重大疏失」、「恐已涉及相關法律責任」。除了「新團隊揭發過去隱藏亂象」之外,在股東行動主義風起雲湧的這1年,公司小股東、內部員工對經營者的監督行動愈趨積極,本刊亦陸續接獲相關檢舉投訴⋯⋯。從大同的調查,以及我們對一封封檢舉信的查證,過往未被看見的公司治理荒謬亂象,開始陸續現形。這不是翻舊帳!這些被傷害的股東權益應該被平復,至少,接受法律調查。裡面怪奇甚至荒謬的情節、招式,過去未被看見,現在應該被掀開,接受更透明的檢視、討論,以及制度補強。公司治理的進步,是從正視每一家公司治理的痕跡開始。

日期:2021-03-24

產業時事

「他心中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賣了台灣…」中國IC設計公司早在台灣埋伏多年 啃食半導體產業全球競爭力

當台灣還沉浸在以台積電為首的護國群山光環中,對岸的科技滲透早就布下天羅地網,利用各種取巧方式,迴避《營業祕密法》的規範,竊取台灣的關鍵製程與重要人才。日前檢調發動搜索中國「比特大陸」在台灣的據點,一時之間竹科、竹北風聲鶴唳,許多中資公司都暫時偃旗息鼓、甚至緊急撤下在人力網站的徵才廣告。但是,等風頭過去,依舊猖狂無視法規,護國群山恐怕早已地基鬆動。這不是尋常的市場競爭、不是普通的商業間諜,這是一場悄然無聲的入侵。

日期:2021-03-17

職場生活

健保重大變革!門診藥費不再0元,你的錢包因「3項目」縮水 陳時中點名「2種人」除外

健保又有重大變革了!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健保改革未來長期將朝「多使用多負擔」方向進行,部分負擔調整的3大方向包含「取消100元以下藥費與慢箋免部分負擔」、「藥品單次收費40至200元」;另外,原本免部分負擔的檢驗檢查與急診部分負擔,將酌收與調高費用,但陳時中今(23)日記者會強調,低收與中低收入戶仍維持現行規範,不會受到慢箋費用的調整影響。

日期:2021-02-23

財經時事

勞工看過來!新制勞退分紅1.4萬3月將入帳 6大方式能查詢

勞動基金運用局1月29日發布2020年全年勞動基金績效,大賺3164億元,收益率7.35%;其中,新制勞退基金收益也高達1,781億元,每位勞工可領分紅1.48萬元,將在3月5日匯入帳戶。但這筆分紅的錢,需要等待至退休時才能夠領用,尚未退休的勞工朋友,還不能動用。

日期:2021-02-21

職場生活

新手爸媽怎麼在天龍國養小孩? 哪一區托嬰公共資源最多、排隊最快? 這3個撇步一定要知道!

全台各地的公立托嬰機構,每次一釋出名額總會秒殺,每年不少家長往返於各家公辦民營托嬰機構抽籤現場。究竟該如何申請、在哪個行政區抽公共托育中心,才能讓中籤率大增?本文盤點台北市公共化、準公共化的托嬰資源,並公開台北市12個行政區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的候補人數,供各位新手爸媽參考。

日期:2021-01-07

產業時事

健保費元旦調漲至5.17% 上班族平均每月多繳63元 陳時中:2022年不調漲

健保財務連四年虧損,2021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將見底。衛福部長陳時中今(31)日宣布,2021年起健保費率調整,自現行4.69%調漲至5.17%,台灣受僱者平均每人增加63元。例如,若是月薪2萬4000元的勞工,每人每月將增加34元;月薪3萬、7萬、18萬者,每人每月將分別增加44元、105元及262元。不過,依據先前試算結果,即使健保費率調漲至5.17%,健保安全準備金在2022年仍不足法定一個月的水準。陳時中表示,未來將以減少藥物浪費、檢討部分負擔費率與全面制度檢討改革等三大配套,「努力拼至少兩年不調整保費」。

日期:2020-12-31

投資理財

買賣房屋注定只能「萬萬稅」?做對3動作,稅金少一半!

不論景氣好壞,買房的需求一直都在。買房是人生大事,目前是低利環境,首購族也開始增加。但怎麼樣在房價已高的情況下,買到穩定保值、價格合理的好房?還是得靠自己。

日期: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