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44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職場生活

「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離世,享壽70歲,一生奉獻小腦萎縮研究,病中仍掛念學術,單指打字完成專書

今周刊編按:國內神經醫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治醫師兼科主任宋秉文11月1日離世,享壽70歲。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證實,「宋秉文醫師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過程平靜安詳」。據了解,宋秉文一生致力於推動台灣神經遺傳疾病的學術研究與國際交流,為該領域學術巨擘,即使在病中仍心心念念學術,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彙集當代學者研究精華並於今年付梓出版。台北榮總副院長王署君表示,宋秉文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即便在人生最後這3年身體不舒服,仍致力編纂專書,用一根手指,一字一字打出來。

日期:2023-11-03

職場生活

成大乳癌權威郭耀隆腦中風猝逝…明明很年輕為何會發生?3症狀就可能奪命,尤其這種「特別愛睡」

成大醫院乳房暨整形外科醫師郭耀隆驚傳因腦中風辭世,使看診民眾和醫界詫異,外科醫師江坤俊也在臉書發文悼念,「南部一位我很尊重的學長過世了」,感嘆儘管看過無數生死別離的場景,仍覺得人生無常。成大醫院周三(11/1)證實:「慟失英才,全院同仁皆相當不捨,已成立治喪委員會,全力協助家屬相關事宜」。提醒民眾,秋冬日夜溫差漸大,血管在快速收縮放鬆情況下,容易發生中風,如果出現疑似中風症狀,盡快把握黃金3小時搶救,降低中風程度、挽回寶貴生命。

日期:2023-11-01

產業時事

抓到了!2嫌「無卡分期」誘騙中部9大學遭逮 讀到大學還上當?1人拉20同學下水、1女被騙2次欠10多萬

台中傳出有多所大學學生遭「無卡分期」集體詐騙,其中又以逢甲大學受害學生最多,教育部證實已有9所學校、89名學生受騙,總計被詐金額超過千萬元。台中地檢署今(10/28)天指揮中市警局六分局,將2名犯嫌逮捕到案偵訊,並查扣契約書等證物。這起案件引起不小社會輿論,受騙學生當中還有人一口氣拉了20名同學下水,有網友好奇為什麼讀到大學還會受騙,部分人猜測可能與社會歷練有關,也有可能「人性本貪」。

日期:2023-10-28

產業時事

桃園市》擴大篩肺癌 半年拯救48 個家庭

前言:《今周刊》第4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果出爐,今年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的桃園市,因應工業大城需求,規劃肺癌擴大篩檢計畫,短短半年拯救近50個罹癌者家庭,精準關照市民的健康與福祉。

日期:2023-10-26

產業時事

— 2023年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 — 大解封第一年,縣市首長們的永續新勝經

走過世紀大疫,世界等待復甦新生,8年來,在聯合國持續推動SDGs目標下,永續發展成為國際城市治理DNA,台灣也在這場耐力賽前行,2023年,有的縣市換棒上路,有的持續穩健闊步,他們將永續藍圖化作行動,展現屬於這座城市的韌性。

日期:2023-10-24

職場生活

用運動取代下午茶 佳必琪員工身心紓壓又健康 

佳必琪辦公室的下午茶時光,不光是提供點心、飲料讓同仁補充能量,還鼓勵全體同仁動起來,一起加入運動的行列,不僅緩解辦公室久坐的痠痛疲勞,與工作中的壓力和緊張情緒,也讓身心可以更健康。

日期:2023-10-19

產業時事

獲教育部補助採購、逾百校使用 竟出現情色邀約 校園App染黃 兒少網路安全漏洞令人憂

一款教學輔助App系統好用,廣受師生好評,列在教育部教學軟體選購名單中,最近卻爆出「染黃」風波,不妥的情色邀約訊息,讓未成年兒少暴露危機,漏洞到底在哪?誰來把關?

日期:2023-10-18

產業時事

台灣旅行團124人出遊以色列 5千枚火箭突從天降!觀光變逃難躲飯店 外交部緊急回應

以色列今(10/7)日突然空襲警報大響,短短20分鐘內5000多枚火箭彈突然朝境內飛來,各地建築著火、爆炸聲不斷,多名以色列士兵已遭到處決,至少造成22死、300傷,以色列緊急宣布進入備戰狀態。據交通部觀光署表示,有5團共124人的台灣旅行團仍在當地觀光,趕緊逃躲飯店避難,外交部表示,目前駐處員眷及台灣旅以台僑或民眾均安,駐處將持續密切關注相關情勢發展。

日期:2023-10-07

保險稅制

詐騙讓台灣民眾1年蒸發百億資產...壽險公會:要你解約保單、投資保證獲利肯定就是詐騙

「詐騙可說是目前危害台灣治安最嚴重的犯罪手法,去年有受理報案的約3萬多件、財損72億之多,若加入黑數,推估詐騙案應該有4、5萬件、財損百億元以上,今年的數據統計也還在增加,仍為高發犯罪手法。」警政署長黃明昭在週四的記者會一開始,明確點出詐騙問題的嚴重性。

日期:2023-10-05

職場生活

血壓、血糖偏高又粗腰…小心中招 「代謝症候群」 健檢報告數字不比高低 剛剛好就好

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八年,想健康老化,青中壯年就應有所警覺。當健檢報告結果為正常值,但數字卻趨近於異常時,該小題大作嗎?又該如何正確解讀?

日期: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