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7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育兒津貼5000元所有家庭都能領!明年起拔除「排富條款」 2職業政院拍板加薪

為了能讓更多家庭受惠、減輕父母負擔,政府每月發放5000元育兒津貼,行政院10/27拍板自明(2023)年起1月起取消「排富條款」,初估新增2.5萬人受惠。另一方面,針對公共化托育人員薪資,將從現行2.8萬元提升到3.5萬元,準公共托嬰中心人員、幼兒園教師及教保員,固定薪資提高到「3萬元到3.6萬元」為最低薪資基準。

日期:2022-10-30

產業時事

蘋果、谷歌、鴻海猛加碼 GDP年增13.5% 莫迪8年改革大豐收 印度「好日子」近了

印度總理自二○一四年上任以來,陸續推動強勢的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免伴隨看衰聲浪。然而,如此「具印度特色的資本主義」,確實大力催動經濟成長,這之中莫迪究竟做對了哪些事?

日期:2022-09-21

職場生活

無懼威權的社會關懷 默默成為他人生的龍骨 詩人吳晟 心懷土地 詩寫台灣

吳晟不屬於台灣任何詩社、詩派,但這位耕作者屬於台灣。他實實在在在家鄉種田,也實實在在用筆,為這片土地耕收最深情的言語。

日期:2022-09-07

投資理財

為何才半年多,台積電(2330)會從散戶眼中的護國神山到擔心垮台?麵店老闆夫妻給我們的投資啟示

昨天中午出門吃午餐,天氣熱隨意找個路邊的麵店吃吃,店面雖然不大,有冷氣吹就好,要不然這溫度真的讓人胃口全消。一邊用餐一邊滑著手機看看有什麼重要新聞,也看看亞洲股市有什麼變動。突然門口傳來一陣對話:「台積電那技術整個不行,我跟妳說,美國那邊就是要給我們台灣好看,沒救了。」原來是麵店老闆夫妻跟客人的對話,他們聊了很多幾奈米跟美國與台灣之間的競爭,三星跟英特爾勢必要把台灣瓦解掉。講話聲音頗大聲,要不聽到都難,默默用完湯碗內剩下的食物,也沒急著走,就坐著想些事休息一下。(原文發布於7/7)

日期:2022-07-29

產業時事

鴻海大手筆入股紫光,背後深藏兩大盤算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FII)日前宣布,將入股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總計出資98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35億元)。紫光集團歷經破產重整後,如今旗下擁有手機晶片廠紫光展銳,鴻海集團這項投資案,對鴻海及大陸半導體產業都有指標意義,未來走向值得注意。

日期:2022-07-14

職場生活

把生態保育視為無上樂趣踏查幽幽山林36年 國家公園「老蓋仙」 在晨嵐裡親炙太魯閣的靈魂

在國家公園服務36年,人稱「老蓋仙」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游登良,終於準備卸甲。但在最後十幾天,他繼續數十年如一日的事,清晨4點,他再走到峽谷山道,慢慢地、用心地感受著這個他靈魂歸屬之地。

日期:2022-06-22

產業時事

我想讓勞退金變大!「自選標的」論辯17年、反對勞工剩沒2成,為何不開放?理由是這個

增進勞工退休生活保障,是「勞退新制」的核心精神。但讓勞工決定如何運用自行提撥的退休金,是否有助於上述目標,17年來,各方始終爭論不休。隨著國際間的成功經驗廣為人知,國內的私校退撫儲金與好享退專案等實驗也表現不俗,過去幾年,強烈反對的聲音似乎小了些 ; 而自明年起,新進公教人員也將採取確定提撥、並開放個人將退休金專戶資產自選投資組合的退撫新制,屆時,在各種職業別中的退休金制度中,僅剩勞工獨缺「自選」。眼見其他職業別相繼跨出第一步,雖仍有勞工團體對勞退自選深感疑慮,但也有人願拋開既定印象,以開放態度討論。當勞退自選日益受到關注,利弊得失勢必越辯越明,跨出第一步時機,或許即將到來。

日期:2022-06-08

產業時事

基本工資上看26659元、時薪177元?蔡英文:已連6年調漲、會排除萬難繼續往上升

總統蔡英文週一(6/6)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時指出,政府已經連續6年調漲基本工資,政府有計劃希望每年都能調高,如果受疫情衝擊較大的中小型企業,在調高基本工資有困難時,政府也會提供協助,「政府一定會排除萬難,務必讓最低工資能持續往上調升」。

日期:2022-06-06

產業時事

明年基本工資有望「調漲4~5%」?勞動部回應了⋯最大變數恐是「這件事」

近5年來年年調高基本工資,包括立委都相當關心今年調幅,外界預估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衝破2%,今年基本工資有上調4~5%可能性,但仍存最大變數是疫情引發今年的經濟成長率(GDP)不如年初預估樂觀。勞動部對此表示,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在第3季視當時經濟相關數據再行召開會議決定。

日期:2022-05-31

投資理財

光是「永續投資」還不夠 富達用「氣候投資」迎接淨零碳排時代

近年來,「永續投資」成為金融市場的熱門關鍵字,但可能有很多投資人不知道,許多跑在前頭的資產管理業者不僅僅貫徹永續相關的投資研究整合,更進一步升級到層次更高、具備實質影響力的「氣候投資」,用更積極的態度創造投資人、企業與社會三贏的局面。

日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