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9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保險稅制

省稅大作戰

《省稅大作戰》有何特色? 少繳一點稅,就等於多存一點錢!報稅是納稅義務人每年都會遇到的「最重要的小事」,報稅期間,不僅可以全面檢視自身的所得、資產,還可以重新規劃、分配,選擇繳交最少稅額的方式申報,「省到就是賺到」。 一、變身報稅達人: 認識今年稅額有哪些新增項目或調整,並了解報稅流程,避免常見的報稅錯誤,不多繳也不漏繳。 二、這樣報比較省: 今年的房屋稅制改變,在買屋賣屋方面,弄懂新制說不定就能省下一筆金額喔;另外,贈與、扶養等方式不同,申報的稅額也就不一樣。本刊將告訴你一些報稅小撇步,讓你不繳冤枉錢。 三、各族群報稅解惑: 夫妻申報怎麼報比較省,針對每對夫妻的狀態不同,亦有不一樣的報稅方法;投資人各項投資工具的課稅方式有哪些,房東、退休者又該如何報稅……,本刊根據各族群常見的報稅問題,提供詳細的解說和試算,讓你成功節稅。

日期:2017-03-02

保險稅制

省稅大作戰

報稅是納稅義務人每年都會遇到的「最重要的小事」,報稅期間,不僅可以全面檢視自身的所得、資產,還可以重新規劃、分配,選擇繳交最少稅額的方式申報。少繳一點稅,就等於多存一點錢! 一、step by step變身報稅達人: 不想因遲繳受罰,也不想多繳稅金給國稅局嗎?了解報稅流程,知道自己有哪些扣除額,才能選取最省的報稅方式、避免常見的申報錯誤;不多繳也不漏繳,讓報稅變得輕鬆又簡單。 二、了解「眉角」,這樣報最省: 你知道自己適用哪一種扣除額嗎?買屋賣屋有哪些稅額要注意?隨著贈與、扶養等方式不同,申報的稅額也會跟著不一樣……本刊將告訴你一些報稅小撇步,讓你不繳冤枉錢,「省到就是賺到」! 三、量身訂做,報稅全解惑: 夫妻怎麼申報比較省、投資人各項理財工具的課稅方式有哪些、房東、退休者又該如何報稅?本刊將根據各族群常見的報稅問題,提供詳細的解說和試算,讓每個人都能成功節稅。

日期:2017-03-02

投資理財

過寬限期就無力負擔房貸...到底該花多少錢買房子?從「買房貧窮」 現象看購屋決策裡常犯的2個錯

許多人會買自己根本無力負擔的房子,只因為「銀行說沒問題」,卻沒有思考貸款25年的影響,以及這對人生的意義。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我太常看到了。當情緒超越理智,人們就無法根據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來判斷應該在買房上花多少錢。

日期:2024-03-15

投資理財

勞保月領3萬2不夠花,60歲夫妻想賣千萬公寓買銀行股,領5%股息...達人急勸:3理由千萬不要

今天要講的這組讀者案例,是一對準備進入退休生活的夫妻,先生已經65歲,太太63歲,兩個孩子都已經長大,大女兒35歲在大公司擔任會計人員,上班工作算是穩定,兒子則快要30歲,還在奮鬥自己的事業。

日期:2021-03-09

投資理財

照料時不見人影,要分產才竄出來...一個弟弟先下手為強的故事:在姐姐回國前,我要把房子賣掉

他們家是一男一女,姊姊嫁去海外20幾年,自己單身和母親同住。這2年母親病重,為了龐大的醫療費和看護費用,也順勢把名下房產先過給了自己。但誰知媽媽生病時,姊姊沒有回來過幾次,但媽媽走後,她卻是在下個月要來討論房子的繼承問題...

日期:2020-05-13

幸福熟齡

李偉文/財產不該只給家人!如何善加利用幫自己圓夢,才是完成生命的意義

不要以為要留下多少遺產給孩子是有錢人的事,戰後嬰兒潮世代的退休人口,只要年輕時不吃喝嫖賭,努力工作,多多少少都會存下一些資產,若不先想好該如何分配給家人,孩子們為了遺產反目成仇者屢見不鮮,尤其是生前未變現或分割的不動產,最容易發生爭端。

日期:2018-06-11

投資理財

聯聚退四億訂金為業界投下震撼彈

這一波房市景氣反轉的速度、力道超乎預期,豪宅市場更是首當其衝,房價跌幅高居各類產品之冠,也讓一向專注於金字塔頂端市場的豪宅建商承受莫大壓力。面對危機,這些原本走路有風的豪宅建商,要如何調整身段、突圍而出?

日期:2009-02-12

投資理財

「我留給孩子的錢,最多就是遺產的免稅額!」李偉文:退休後,財產應該分3塊來思考

對於要不要留遺產給孩子,清朝掃除鴉片的大臣林則徐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小孩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日期:2021-06-19

投資理財

1000元就能進場!想趁台股萬7,以小搏大翻倍賺?小資族一定要懂「權證」的4個理由

沒耐心長時間持股又嫌棄基金不能短時間獲利?「低成本、高槓桿」的權證買賣是最適合小資族的投資利器!

日期:2021-04-22

投資理財

戰勝迷走》從只懂呆儲蓄 到敢投資高報酬標的 找對理財教練 單親媽攢千萬提早退休

獨力栽培兩個孩子讀到大學的樊毓芬,35歲才開始理財,她是如何在51歲時攢到千萬元退休金、創造每年60萬元的穩健收益?從資金貧血到迷走,最後變成完美跑者的關鍵,就在於她讓資產增值更有效率。

日期:20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