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244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52歲事業高峰罹癌!婦科名醫林禹宏告白:「每天5點半起床、工作到晚上12點」我不要再過這種生活

編按:52歲,在醫界同儕和病人間都頗有名氣的婦產科名醫林禹宏醫師,在事業高峰之際,突然被診斷出白血病,人生目標被迫中斷,活下去,變成他唯一的目標。經歷化療—復發—骨髓移植—12個月的等待肺臟—7度肺炎—2個月的葉克膜、肺臟移植……5年驚濤駭浪、瀕臨死亡的抗癌歷程,最後奇蹟似的活下來……閱者無不動容。書中記錄著5年來經歷病魔的折磨、抗癌的治療過程和家人一路傾力陪伴、支持的心路歷程。即使困難重重,但只要抱持希望、樂觀態度去面對,才有機會迎來曙光。

日期:2024-04-19

產業時事

5位準部長露臉,文化部長是作家小野!接下公務坦言很猶豫,曾任柯文哲幕僚「我沒什麼政黨屬性」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指定的準閣揆卓榮泰,周五(4/12)進行「賴清德新任內閣人事第二場發佈會」,公布包括準內政部長劉世芳、準交通部長李孟諺、準法務部長鄭銘謙、準教育部長鄭英耀以及準文化部長李遠(小野)。卓榮泰期許準閣員能秉持「誠意溝通、人民優先」的核心思想,也對自身業務充滿信心,在溝通過程中要誠懇而積極,在自己施政領域要100%用心,對國際、國內各種挑戰要無懼、戒慎但無所懼。卓榮泰強調,「信心」、「誠懇」、「用心」、「戒慎」,是內閣團隊要一起合作的精神與內涵,他也期待在520後,「行動創新」內閣團隊能給大家更信賴。

日期:2024-04-12

產業時事

《魔戒》新譯版引發熱議!為什麼台灣出版界偏好翻譯書?專家:從這時候就開始了…

西方經典奇幻鉅作《魔戒》今年正式進入公有領域,有出版業者搶先推出繁體中文新譯版。但新版《魔戒》上架後,翻譯品質引發讀者熱議,有人比較新舊版譯文差異,也有人討論起台灣出版業以翻譯書居多的現象,認為台灣出版業長期仰賴翻譯書作為收入來源,沒有積極培育本土創作、開發IP授權等拓展海外市場的商業模式。

日期:2024-04-11

投資理財

裕融(9941)股價250→141元,汽車融資第二大廠真有那麼差?搞清租賃業的商業模式,看懂景氣循環

租賃業會引發金融危機,會不會納入金管會管轄?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議合能力的人設

低碳淨零是企業與社會必經的轉型之痛,議合是一種藝術,只能耐心謙卑,不能傲慢,要催化變革的氛圍與意願,將信任轉化為創新的力量,這樣的人設或可做為相關人才檢視條件。

日期:2024-04-10

職場生活

曾因重病不想活在驚恐中而起草遺囑、交代後事...陳文茜:生命並不是活多久,而是你真正過了多少日子

我仍然無憂無慮地輕輕搖晃我的每一天。但近期我有個小疑問,我該「活下去」嗎?這個「困擾」是一個溫暖的意外。媒體時而好意關心我的身體,但標題總有「死亡」「痛楚」「最後篇章」的字眼。幾個標題字要標記人生晚年,當然比寫墓誌銘難。

日期:2024-04-07

職場生活

聳立海拔一千多公尺山城,鐵路經過形成特殊商業文化...「台灣很多老街傳奇」,謝金河:對奮起湖評價最高

奮起湖更有味道了這次石棹行程的第二天,我們的天才找路家阿斌規劃大凍山,從多林入,頂湖出的縱走行程。大凍山海拔1976公尺,是一座小百岳。

日期:2024-04-07

投資理財

00940上市就破發,反而是天大好事?首日成交量衝133萬張...台股老司機解析:為何存股族無畏無懼

編按:眾所矚目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週一(4/1)正式掛牌上市,早盤跌破發行價以9.93元開出,在大戶不斷拋出下,最低下挫至 9.75元,但仍吸引股民前仆後繼低接搶進,終場股價收9.76元,跌1.61%,成交量133.97萬張。

日期:2024-04-01

職場生活

文壇巨擘齊邦媛101歲辭世!晚年搬進養生村,生前拒絕「巨流河」電影與追思會:不要拿俗套紀念我

以回憶錄「巨流河」震動華文世界的作家齊邦媛28日辭世,享壽101歲。她生前特別致電記者,表示一旦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希望大家不要特別為她舉辦追思會,「我不是一個熱鬧的人,我想我應該做一個好的表率,不要叫別人拿俗套紀念我」。她交代記者告訴親友和讀者,「我很愛大家,如果我走了,希望大家安安靜靜高高興興紀念」。

日期:2024-03-31

產業時事

寶林茶室2死/不到幾小時就走了…健康的人中毒「不是巨量、就是劇毒」:1指標判斷毒素來源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大規模食物中毒,截至週三(3/27)為止已有11人中毒,造成2死、4人搶救中,這起集體食物中毒案引發人心惶惶,民眾迫切想知道「致命元凶」,衛福部晚間初判米酵菌酸可能性大。針對有民眾從用餐時間,到發病的時間僅數小時,台灣流行病學專家、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推測,「健康年輕人因食物中毒往生,則所食用的毒素不是巨量、就是劇毒。」她強烈建議,衛生單位在調查食安事件時,隨時要保留有可能是「人為蓄意破壞」的思維,直言這並非危言聳聽,以免發展成國安事件。

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