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7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產業時事

BMW「秒變色概念車」關鍵技術來自台灣!CES 2023落幕,4大熱門趨勢一次看

2023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 2023)於美西時間1月8日正式落幕,共有超過3200間企業參展,其中包含1000家新創,展出主題包括交通運輸、數位健康、Web3及元宇宙、永續發展等創新科技應用,參與者超過11.5萬人,是2020年疫情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科技盛事。

日期:2023-01-10

投資理財

〈美股盤後〉鮑爾演說掀股債雙殺!那指回吐今年漲幅

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演說未緩解市場對通膨和美債殖利率攀升的擔憂,週四 (四日) 恐慌指數 VIX 奔漲,股債雙殺,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穿升 1.55%,四大指數集體收黑,科技股暴跌,道瓊自一個多月以來首度收於 50 日移動均線下方,那指回吐今年漲幅,費半指數跌近 5%。

日期:2021-03-05

投資理財

陶冬:聯準會降息卻展鷹姿、英相強生誘工黨挺脫歐又逼提前選舉 

英國脫歐方案得到議會通過和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成為上週兩大事件,推動風險資產市場上升,美國S&P500逼近歷史記錄(盤中一度突破記錄),資金繼續從債市流向股市,資產配置偏向增加風險權重,提高槓桿比率。

日期:2019-10-27

產業時事

台積電點名的新科技 恐成中美下個對決戰場 傳華府12月增列黑名單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點名的新興技術量子運算,據傳將名列美國商務部預定11月發表對特定國家出口管制的新一批技術清單,這明顯是美國針對中國持續崛起的科技野心。 若消息屬實,這顯示華府打壓中國科技業及對外政治影響力的手段,並不限於之前的電信設備龍頭華為與多家AI(人工智慧)相關廠商,而已經擴及下一個世代的新興技術,甚至可能為11月中的川習會投下全新變數。

日期:2019-10-25

產業時事

為升電裝十年鑄一劍 讓敵手變客戶

不怕蹲得苦、等得久,為升電裝工業董事長尤山泉堅信通用型胎壓感測器(TPMS)一定會有市場,從十年前研發至今,果然做到世界級水準。為升一套系統就能對應車輛市場九八%型款的涵蓋率,由於幫車廠、輪胎廠大幅節省庫存,客戶訂單追著他跑。

日期:2013-08-29

產業時事

豐田章男能夠力挽狂瀾嗎?

為了當世界第一,豐田汽車公司先前擴大在全球生產,但是人才並未隨生產體制擴大而完備,全球統一的零件規格也使得問題發生時,影響更甚以往。○九年年中剛接下社長職務的豐田章男如何再度擦亮豐田家的招牌?正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日期:2010-02-04

產業時事

中國低價電動車傾銷,特斯拉銷量輸給比亞迪,股價跌至10個月新低…為何女股神砸10億逆勢加碼?

近期電動車市場由於競爭激烈且需求放緩,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今年以來股價已重跌約30%,且股價也來到過去10個月的低點,但「女股神」伍德(Cathie Wood)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在14日逆勢加碼,透過旗下的ARK新興主動型ETF(ARKK)、ARK自主技術與機器人主動型ETF(ARKQ)和ARK金融科技創新主動型ETF(ARKF)買入216,682股特斯拉股票,加碼約3500萬美元(約合台幣11億),也是伍德自去年12月來最大的單日加碼投資。

日期:2024-03-19

產業時事

電動車得特價才賣得出去…全球價格割喉戰鴻海挺得住?「它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殺出血路」

鴻海(2317)與裕隆(2001)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2258),周一(11/20)在台灣創新板掛牌上市,為台灣電動車發展再造新里程碑,但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和各大傳統汽車製造商多年來砸錢發展拓市,原本獨尊綠能的時代,現在需求竟然開始降溫。業者被迫降價促銷,自家電動車才賣得動,還不得不重新評估投資腳步,對於鴻海在內尚未量產、但積極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業者,挑戰更是加倍。

日期:2023-11-20

產業時事

鴻海電動車夥伴IndiEV聲請破產,3C代工巨頭跨領域踢鐵板,「造車」為何這麼難?公司回應了

鴻海電動車夥伴Lordstown Motors在6月時聲請破產,雙方法律攻防戰尚未落幕,現在鴻海的另一位夥伴、加州新創IndiEV也走上了破產之路。《彭博社》報導,IndiEV向美國加州法院聲請《破產法》11章保護令,列出了283萬美元的資產和2,640萬美元的負債。鴻海去年10月與IndiEV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協助IndiEV打造原型車,不過,隨著IndiEV的合併夥伴資產年初被清算,IndiEV今年上市的計畫也跟著告吹。對此消息,鴻海回覆《數位時代》,「INDIEV的破產聲請,不會影響我們在俄亥俄州的其他業務與生產營運,也不會影響我們持續尋找更多客戶。我們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和團隊仍然是公司的資產,可以滿足那些希望把電動車推向市場的新創公司,或傳統汽車製造商。」(INDIEV’s bankruptcy filing does not impact our other business and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in Ohio, nor our continued efforts to find additional customers. Our facility and team in Ohio remain an asset to company to respond to the market demand of either start-up or traditional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who want to see their electric vehicle brought to market.)鴻海昨天(10月3日)也宣布與加拿大固態電池設計製造商Blue Solutions簽訂合作備忘錄,將攜手旗下芯量科技(SolidEdge Solution)與Blue Solutions,針對兩輪電動車市場共同開發打造的固態電池生態系。從2021年6月成立MIH聯盟算起,鴻海正式揮軍電動車領域已經接近兩年,然而至今為止傳出的消息卻顯示,即使是在3C領域有著如此豐富經驗的製造業巨頭,想跨入一門新的領域仍然是難上加難。為什麼?

日期:2023-10-04

產業時事

全球瞭望》美國汽車工會大罷工在吵什麼?經濟衝擊最高恐達1500億元!

美國「底特律三巨頭」─三大車廠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併入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的工人大罷工,上周進一步升級,連總統拜登與聯準會(Fed)主席鮑爾都關注,投資人關心的焦點,是罷工對美國經濟的潛在衝擊。經濟學家認為,如果罷工遲遲難以落幕,甚至動員規模擴大至所有15萬名美國汽車工人工會(UAW)成員,將提高美國經濟在今年或明年初陷入衰退的機率。

日期: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