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28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免除核災威脅 但因成本「太貴」喊停 小型核電廠胎死腹中 重挫美新能源政策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日期:2023-11-22

職場生活

凝聚力與成就感

不同於KPI與SOP是看得見的,「凝聚力」與「成就感」兩個看不見的因素,卻可以幫助優秀的團隊創造出看得見的優勢,成為別人眼中的山。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大馬小鎮之女,變身台灣新創人資大總管!「新台灣幫」能補足百萬工作缺口?

各行各業喊出的「缺工」聲,幾乎成了這個時代台灣就業市場的背景音。根據104人力銀行截至11月6日的最新統計,目前國內各產業釋出的工作機會,已連續9個月超過百萬。

日期:2023-11-15

產業時事

百萬缺工時代,如何留住外籍生、打造新二代友善職場? 一個都不能少的新台灣幫

(今周刊1404)新冠疫情之後,缺工聲愈喊愈響了。產業需才孔急,年輕人在哪?其實,早有一群跨越國籍的「新台灣幫」,默默成為了台灣勞動力的新支柱。

日期:2023-11-15

產業時事

中研院台電「去碳燃氫」發電技術走出實驗室,年底混燒示範!氫氣替代5%天然氣,年減碳7千噸

中研院攜手台電在周二(11/14)發布「去碳燃氫發電技術」,成功讓天然氣裂解製氫燃燒發電技術跨出實驗室,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並設下目標,要在年底前用去碳燃氫技術產出氫氣,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混氫發電示範。總統蔡英文見證此項技術後表示,政府在3月提出「淨零科技方案」,規劃每年至少投入150億元,加速相關研發和應用,因此政府會繼續完善相關政策及法規,讓台灣的淨零科技和國際接軌,更帶動國際投資台灣,成為區域領頭羊。

日期:2023-11-14

投資理財

楊應超看投資》絕地七騎士投報率驚人 今年前10個月最高直奔180%!2024年仍是布局重點

時間已到2023年11月中,轉眼一年又要過了。知名外資分析師、現為美商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建議,投資人不僅每季都要檢視投資組合和表現,每年也要全盤檢討長期投資策略,提前為2024年佈局,現在就是未雨綢繆的好時機。

日期:2023-11-13

產業時事

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 助攻臺灣能源轉型新商機

極端氣候挑戰兵臨城下,為守住地球暖化一.五度C防線,全球已有一五一國承諾二○五○淨零碳排,扭轉自工業革命以來,化石做為主要能源來源途徑,帶動綠色能源轉型與新興綠能商機崛起。在經濟部能源署支持下,工研院在臺南打造全國唯一以綠能科技為中心的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邀集國內外產官學研代表交流最新成果,助攻臺灣能源轉型商機,共創綠能科技新未來。

日期:2023-11-09

產業時事

材料再生〉 廢液可回收九成 直接回歸產線使用 助客戶邊賺邊減碳 朋億拓藍海

早在踏進環保回收事業之前,一九九七年成立的朋億就已是兩岸半導體、光電產業的重要化學設備供應商了。在用水、氣體、化學品等三大類的高科技廠務供應系統中,朋億在創業初期鎖定主攻化學品系統,「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矽品、友達、群創、台灣康寧、中芯國際、新加坡美光半導體⋯⋯。」二○一七年的公開說明書裡,朋億羅列歷年來多家業界大咖客戶。

日期:2023-11-08

產業時事

廢氣防治〉從空調工程行做到前五大晶圓廠生意 市占75% 華懋感恩大客戶磨成精

(今周刊1403)動輒高八公尺、長九公尺的「沸石濃縮轉輪」設備,加上可能超過四十公尺的焚化處理設備,是半導體製造業必備的高科技製程VOC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汙染防治系統,而在台灣IC業,這樣的廢氣防治系統,華懋科技的市占率就高達七五%以上。

日期:2023-11-08

產業時事

范疇「生前最後一篇專欄」:習雖獨夫,亡共必習

編按:編輯同仁遲未收到最後的校對回稿,致電詢問後始知噩耗──本刊「重磅觀察」專欄名家范疇先生,已然辭世。離開的時間是周一凌晨1點04分,編輯台收到原始稿件的時間,是46小時前的周六凌晨3點12分。料想,這該是范大哥的最後一文。自2014年7月起,范大哥至今為本刊執筆已逾9年。9年間,兩岸、全球地緣政治局勢變化巨大,大哥總有獨到洞察,評論的筆鋒始終犀利;其中少數暫離政經風雲的討論,包括去年6月一篇「談生死」的分享。「生與死的拐點是『意識』。有意識,就是生;無意識,就是死…。你或我有意識的時候,有沒有在主宰自己的意識?有,那叫意志;沒有,那叫失志。」他當時這麼寫到。本期專欄雖是范疇的最後一文,但他已留下太多的重磅敲擊;故然封筆,筆鋒的餘韻必仍繼續觸動閱者意識。今周刊編輯團隊謹此致哀。今周刊總編輯 楊紹華

日期:20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