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55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產業時事

「蔡英文是世界上最重要領導人之一」紐約時報:贏得可靠對話者的地位,北京排擠她是弄巧成拙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四年二十五家獲逾三億融資 台灣中小企業的超強助力 無形資產融資發酵 神救援明日之星

中小企業創業沒有土地、廠房,也可以用智慧財產權取得所需要的資金?透過無形資產融資專案助攻,也可以專利突破募資瓶頸。

日期:2023-04-06

產業時事

郭台銘訪美/他說國家領導⼈應打造台灣成科技島,⽽非彈藥島 「若能掌握台灣資源,必妥善運⽤,投資年輕科技⼈才」

現年72歲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灣時間周三(3/29)晚間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台灣同學會交流時,對於未來台灣發展的提問表示,鑑於近年美中局勢⽇趨複雜,國家領導⼈應該要運⽤優勢,把台灣打造成科技島,⽽不是彈藥島。他也說,根據⾃己在產業界50年經驗,「年輕⼈才應是政府真正必須投資、栽培、關懷的對象。據我了解,留學⽣中有很多科技⼈才,需求都沒有被滿⾜。」「如果有⼀天我能掌握台灣資源,⼀定會妥善運⽤,並投資在年輕科技⼈才⾝上,並建⽴⼀個適合發展的環境。」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中國車市割喉戰的下一步 ——兼論製藥設備商皇將

中國車市從需求不振、庫存增加,到降價刺激消費,將加速品牌調整與整併;當車市回溫,龍頭車企可望大者恆大,台廠相關供應鏈將直接受惠。

日期:2023-03-29

職場生活

打造全台最美校園空間!聯聚董座回饋母校蓋公園「當年阿公牽我的手,走進大同國小」

擁有百年歷史的台中市大同國小今日(3/28)舉行前庭共善公園落成典禮,捐資改建的校友聯聚建設董事長江韋侖也和家人們一起重回母校,並帶一歲多的小孫子三代同堂露面,希望透過共善公園傳遞延續善的力量,鼓勵未來所有「大同寶寶」們,共同攜手築夢踏實,為大同校史譜寫更美好的新篇章。

日期:2023-03-28

產業時事

矽谷銀行找到買家了!美第一公民銀行165億美元折扣價收購,承擔全部存款和貸款

外媒報導,美國當局證實,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 Bank & Trust Co)將出手收購矽谷銀行(SVB)的存款和貸款,可望使本(3)月以來震撼市場的銀行業風波暫時告一段落,此消息也激勵美股期指上攻。

日期:2023-03-27

產業時事

ESG永續台灣高峰會》步向淨零未來!勤業眾信四大策略為業界提減碳解方

2023年,將是人類邁向淨零碳排的道路上,最具指標性的一年。面對淨零碳排的時代,勤業眾信也針對減碳議題,為產業界提出多項解方,引起各界關注。

日期:2023-03-22

產業時事

美國出兵救台灣「有心乏力」? 前藍營國安高官如是說 AIT前高層則提出四個觀察點

曾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的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認為,目前美國對於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方向是「鬥」+「拖」,不論是川普政府或拜登政府對中國都是鷹派政策。問題是,若中共武力犯台,現階段美國軍力不足以及時援台,會讓北京有時間對台灣造成「既成事實」。蘇起也認為,從諸多因素來看,美國想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可以說「有心乏力」,因此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這次將在加州會見總統蔡英文,而非如2022年傳出的他訪問台灣,就是因為美國不想「在軍事上與中國攤牌」。

日期:2023-03-22

投資理財

48歲大叔從股市賺1億、年領113萬股利!股市小白成為億萬富翁的3個超強鐵則

編按:作者上岡正明為資深投資家,公開從股市累積6億(約合台幣1.35億)資產的必勝心法!上岡正明也曾歷經雷曼風暴、東日本大震災兩次破產危機,但最後都挺了過來。至今為止,在股市約賺進了6億日圓資產。月入超過1000萬日圓(約合台幣226萬),每年光是股利就有近500萬日圓(約合台幣113萬)。只要掌握正確的投資心法,就能源源不絕地從股市提錢!讓股票資產翻倍再翻倍,不會買了就跌、賣了就漲!

日期:2023-03-15

產業時事

口罩令解除,為何還想繼續戴?不用化妝、免吸髒空氣,還是容貌焦慮症?「脫與不脫」的N個理由

今周刊編按: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而校園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亞洲多國陸續取消室內口罩令,南韓是在1/30、台灣2/20,而日本也將在3/13全面實施放寬,但即使政府放寬規定,不少民眾似乎沒打算立刻完全不戴口罩,究竟是為什麼呢?歸咎起來至少有3個理由。首先是,800多天以來民眾已被要求認真配戴口罩、習慣很難立刻改變,甚至有人認為,戴口罩不用化妝、不用隨時面帶微笑也成為一種優點。紐時中文網報導,首爾研究中心CATS實驗室的文化研究學者金相珉說,口罩讓南韓人擺脫保持美麗的社會壓力,「把臉露出來會感到有些不舒服」。而《口罩的品格》一書的作者、東京聖路加國際大學公共衛生學副教授大西一成說:「如果不戴口罩,別人會盯著你看。」還有一種說法是,空污問題越來越嚴重,「戴著口罩似乎有助於讓自己不吸入太多髒污空氣」,降低咳嗽、打噴嚏和胸悶等問題。最後,不願意把口罩拿下,也有可能是產生容貌焦慮症,其實任何年齡或性別的人都有機會有「容貌焦慮」,但最常見於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在意自己的外表。面對「脫與不脫」,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由,這也是口罩令解除後,大家都需要調適的一部分。

日期: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