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55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妳的縱膈腔有顆13公分的腫瘤!」闔家歡慶的除夕前一天,20歲的我被宣判成為一個癌症病人

文/江珈瑛「妳的縱膈腔有一顆13公分的腫瘤。」闔家歡慶的除夕前一天,20歲的我,被宣判成為一個病人。回首過往,幼時母親離家、求學遭霸凌,家境貧困一度需以廚餘果腹,為了挑起家計一再放棄理想學校,即使人生路上苦難不斷,努力成為「普通人」的我,如今又被冠上「癌症病患」的美名,心中不斷問著:「為什麼是我?」

日期:2024-02-13

職場生活

「看病要貴180-350元」這3家大型醫院升格醫學中心!為何本次醫院評鑑是史上最難評?

衛福部週二(2/6)公布睽違7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台北區(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評定醫學中心共10家,增額評定2家,分別為台北慈濟醫院以及部立雙和醫院;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則因為區域人口增加,新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1家醫學中心。原先傳出醫學中心地位不保的萬芳醫院仍在榜上,此評鑑結果也打破原先醫學中心的家數限制。健保署預估,新增的這3家醫院每日門診總數約有1萬名病人、急診每日總數約500多人,部分負擔將受影響。自3月1日起,門診從新台幣240元漲為420元、急診400元漲為750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針也針對醫學中心評鑑結果發表4點看法,也說學會會員反映結果讓人出乎意料,建議若能在去年評鑑申請作業程序上,醫學中心新增容額說明清楚會更妥善。只不過,什麼是醫院評鑑?對民眾就醫有何影響?為何這次評鑑又會被認為「史上最難評」?

日期:2024-02-06

產業時事

三班護病比標準要達標,還缺7500名護理人員!洪子仁:醫學中心減8%病房才符合,怎麼招人更挑戰

衛福部公告各層級醫院三班護病比標準,醫學中心為白班1:6、小夜1:9、大夜1:11;區域醫院:白班1:7、小夜1:11、大夜1:13;地區醫院為白班1:10、小夜1:13、大夜1:15,預計3月1日上路,衛福部長薛瑞元指出,各層級護病比是參考護理師公會全聯會提出版本訂定,希望上路後,能減輕醫護負荷;同時坦言若要達標,目前還缺7500名護理人員。因此除了夜班獎勵,也設立醫院達標獎金,希望醫院推出相關措施留住護理人力和招收新人。對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發表看法如下:

日期:2024-01-26

職場生活

病主法上路5周年,簽署率仍不到1%有解?4類病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可免自費,最快年中納健保

亞洲第一部完整保障醫療自主權與生命尊嚴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在今日邁入正式施行的5週年,截至112年底累積總簽署人數達6.8萬人,2023年單年度簽署量約2.4萬人,相較於2022年簽署數1.2萬人有顯著增加。病主中心表示,台灣將於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做為長照最後一哩路及社會重要安全防線的病主法,目前總簽署量佔1960萬成年者的比例未達1%,仍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

日期:2024-01-11

產業時事

抗生素抗藥性奪百萬人命 WHO示警公衛危機 缺人、缺新藥 感染科能否再次護台灣?

台灣經歷三年疫情,成功守護國人健康及經濟表現。然而面對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危機,國內感染管制卻面臨「缺兵、缺武器」等困境,醫界示警,若不改善恐難因應下波大型感染疾病。

日期:2024-01-03

職場生活

49歲張兆志離婚「要當頂客族」...另一半不想生小孩,只能離婚嗎?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溝通:先盤點4大資本

編按:49歲的愛情診療大師「喬治」張兆志週二(12/26)與小他13歲的妻子許允樂共同宣布離婚的消息。兩人於2017年結婚,從交往到步入婚姻已長達10年,許允樂於IG上表示,她的人生藍圖一直都是很渴望孩子的,自己這10年來都再期待著哪天先生會想要小孩了,而這10年來,張兆志也在等著她也許沒想要小孩了,「要不要孩子」成為橫在兩人婚姻間難以跨越的鴻溝。許允樂從27歲等到37歲,終於來到女人生理生育限制的關口上,兩人的人生規劃依舊沒有為了彼此改變,張兆志坦言「找不到做父親動力」,雙方擔心未來會彼此怨懟,因此共同協議離婚。為什麼只因為小孩,就能讓兩個原本相愛的人鬧到離婚,在簽下離婚協議之前,該如何和另一半溝通確認彼此心意?看看精神科醫師的建議。

日期:2023-12-28

產業時事

二○二三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領航新紀元 「創新醫療.邁向國際」 細胞治療、人工智慧、奈米製藥解決方案發光

善用AI人工智慧、Nano奈米製藥與細胞治療,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宣布應用最高醫療與科技能量,帶來智能抗菌等等舉世最先進且完整的全套解決方案,大降敗血症風險、抗感染、治癌、新冠肺炎急救都有展露曙光的新解方。

日期:2023-12-28

職場生活

台灣防疫成績了得!疫情期間醫療成本遠低預期...醫師點出感染管制仍有這三大隱憂

2020年至2022年,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據國外研究預估,台灣疫情期間應產生的直接醫療成本及間接成本,分別每年329億元及2320億元,總計經濟損失為每年2649億元,相當於我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0.9%。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博晟生醫今年營收成長3倍、億元目標達陣!董座樂觀看明年高速成長:營運主力在這裡

博晟生醫(6733)週一(12/25)召開法人說明會,宣布營收億元目標順利達成,2023年再次繳出業績成長3倍的成績單。

日期:2023-12-25

職場生活

高中讀建中,大學聯考卻落榜連吊車尾的志願也上不了...洪惠風:「沒面子」3個字改變我一生

早上的門診結束時,已經下午3點多,診間的門又被推開,進來了一對母子,兒子看起來17、18歲,他們送給我一盒水果。「醫師,你不認得我們了吧?」那位母親問。我看了看他們,真的沒什麼印象。「6、7年前,你幫他通了腎臟的血管。」我還是沒什麼印象,媽媽接著繼續說:「小兒科劉醫師轉來的。」我看著少年,實在認不出來,6、7年前他只有11、12歲,和現在的長相應該完全不一樣,也許我看到心導管照片就會想起來,但當下卻一點印象都沒有。「那時他的血壓都高到200多,你幫他通了以後就正常了。他今年考上台大,我們特地來謝謝醫師。」我突然覺得有一條久未被觸弄的心弦受到撩撥,有些不能自已。那麼久以前的事,病人竟然記到現在。對我們醫師來說,常常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有時甚至只是門診簡單的一席話,卻可能改變病人的人生走向。醫師的影響力,往往超過自己的想像,這些,才是支持同仁們堅持下去的力量,但是一位醫師能接觸到的病人畢竟有限,藉著寫作或者其他傳播方式,才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日期: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