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9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怎麼可能?不是快要出院了嗎?」安寧醫師:父親突然離世教會我,原來善終不是理所當然

《與神同行》(Along With the Gods: Two Worlds)是父親逝世後,我進電影院看的第一部電影。還沒看之前就聽說這部電影會讓人流淚,只是我沒想到,引發的情感會這麼濃烈。劇情描述一位正直的消防員金自鴻(車太鉉飾)在火場中意外身亡後,被陰間使者帶領到地獄,一關一關接受7大審判的故事。只有通過7大審判,死者才能夠順利轉世。這7大審判分別是:謀殺、怠惰、欺騙、不公正、背叛、暴力、不孝。

日期:2021-07-15

財經時事

到底哪個好!莫德納、BNT、AZ? 專家曝疫苗效用:快去施打

20210728編按:隨著Delta變種病毒逐漸成為各國傳染主流,台灣在7/22出現首例染Delta病毒死亡的案例,南部也有確診病例是感染Delta!到底疫苗要選什麼廠牌打,才能有效抵抗變種病毒?是莫德納、BNT還是AZ?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最新英國大規模施打研究分析數據指出,對付Delta病毒完整接種後,BNT疫苗防護力88%,AZ疫苗67%!且數據顯示,不論是AZ或BNT,對英國Alpha或印度Delta變異株,都有一定程度防護力。其中,BNT疫苗施打兩劑後,可預防93.7%的Alpha感染,88.0%的Delta感染,而AZ疫苗施打兩劑後,可預防74.5%的Alpha感染,67.0%的Delta感染,且對重症和死亡率的降低是絕對有效。雖然兩個疫苗間有小差異,但這篇研究結果支持,趕快打完兩劑疫苗是可以防護Delta變種病毒的感染!

日期:2021-07-12

產業時事

防快篩偽陰 PCR檢測「產能」急需提升

指揮中心將篩檢視為對抗疫情的主要武器,最精準的PCR檢測就是不可或缺的彈藥。能否提升檢測量能,讓高風險社區同步執行快篩與PCR,並縮短等待時間,是抗疫成敗關鍵。

日期:2021-06-09

職場生活

博士哥哥獲2億癌症研究金,難怪王力宏說「我是我們家最弱的」...王力宏家族學霸一百年的秘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世界華人周刊(微信ID:wcweekly)作者:周刊作者团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晨夕

日期:2021-06-07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10531券商彙整報告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

日期:2021-05-31

財經時事

第一線醫護成高風險群 台大醫院獲武商、普力生技捐贈一萬顆消毒錠

為防疫盡一分力,守護第一線醫護人員,武商集團與普力生技聯合捐贈「普力600」消毒錠。

日期:2021-05-24

全台防疫報導

全家戴口罩少一個動作,感染機率竟是不戴口罩家庭的1.25倍?涂醒哲:造成台灣防疫破口的13個迷思

防疫迷思帶來破口,破口造就本土疫情,防疫警戒升級帶來生活不便及經濟(股市)下跌,更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醫療崩潰。

日期:2021-05-21

產業時事

台灣關鍵14天戰疫》每位確診治療得花80 ~210萬元! 醫護不是超人 全民如何一起當抗疫英雄?

「老兵聽到炮彈飛過去的聲音,就知道事情不太對了……。」台大急診室主治醫師石富元經歷過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災難,18年後,老兵竟然又遇到同樣嚴峻的狀況。5月14日開始,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猛爆惡化,從15日的180個本土病例到18日的240個本土病例,社區感染擴大,過去的太平好日子,忽然不見了。

日期:2021-05-19

產業時事

台灣關鍵14天戰疫》每位確診治療得花80 ~210萬元! 醫護不是超人 全民如何一起當抗疫英雄?

「老兵聽到炮彈飛過去的聲音,就知道事情不太對了……。」台大急診室主治醫師石富元經歷過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的災難,18年後,老兵竟然又遇到同樣嚴峻的狀況。5月14日開始,台灣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猛爆惡化,從15日的180個本土病例到18日的240個本土病例,社區感染擴大,過去的太平好日子,忽然不見了。

日期:2021-05-19

產業時事

台灣關鍵14天戰疫》每位確診治療得花80 ~210萬元! 醫護不是超人 全民如何一起當抗疫英雄?

180、206、333、240,這是5月15日到18日每天增加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數字,前副總統陳建仁口中「更聰明的病毒」,安靜而殘酷地摧毀了台灣引以自豪的+0防線。15日,雙北被迫進入了「第三級防疫警戒 」,這是個警訊,也是個考驗;15日算起的14天,正是能否控制疫情的關鍵,從指揮中心、醫療院所、物資防線和所有民眾,都繃起神經,準備咬緊牙關,挺過去。

日期: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