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8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2
全台防疫報導

疫情匯報/123.5萬劑快篩週日鋪貨、實名制規劃1健保卡每月限購5劑!口服藥18萬份抵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國內新增3,85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766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8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由於疫情快速蔓延,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逾18萬人份的治療用口服藥物Paxlovid已經抵達台灣,至於輝瑞BNT疫苗合約若簽訂後,5月會進貨約150萬包含幼兒、成人劑型;快篩試劑部分,月底會先進口780萬劑,之後5月也陸續會有幾千萬劑進來,民眾無須恐慌。不過對於居隔者無法外出取餐,外送員也不願冒風險上樓送餐,加上老舊公寓未必有對講機、電子開門系統,導致雙方在送藥取餐上都會有困難,陳時中則回應「那把鑰匙消毒後,用繩索垂吊到樓下讓別人好開門」。

日期:2022-04-22

產業時事

用科技解決在地問題、南部三首長暢談智慧治理

數位轉型已是全球趨勢,科技與創新成為城市治理新顯學,經濟部工業局於3月25日邀集產、官、學、研等南部縣市首長及領域專家,齊聚智慧城市展高雄展區,舉辦「2022智慧城鄉趨勢論壇」南部場,針對城市治理如何善加運用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量身打造專屬科技治理方案,為人民生活帶來質變,力求將淬鍊臺灣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輸出國際。

日期:2022-04-17

幸福熟齡

推拿整骨可以做,物理治療師卻違法? 物理治療師也是台灣預防醫學關鍵!

全球進入高齡化時代,預防醫學與提升生活品質儼然成為各國醫療佈署最重要的一環,今周刊於本月11日舉辦「物理治療全球現況與專業趨勢論壇」,邀請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立法委員、律師、社會研究學者等多名專家共同與會,以提升全民醫療與生活品質為前提,針對物理治療師法修法內容進行討論。

日期:2022-04-13

產業時事

上海封城後,「外賣小哥」成了最難約到的男人…如果連北京都跟進,中國經濟恐會走向這樣的結果

「若干年後子孫繞膝,問爺爺為什麼愛囤貨,我雙眼凝視夜空,語重心長地說:這事說來話長,你爺爺在和平年代的GDP第一的城市,差點餓死....。」「一群累的死去活來的醫護,照顧著一群生龍活虎的確診者。醫院裡精力旺盛的確診者滑著手機,命繫一線的病危者卻被擋在醫院外」「有人提議將上交所改成方艙醫院,確診者進來之後立馬就轉陰的(4/11當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這是4月1日上海封城後的冷笑話。

日期:2022-04-12

產業時事

一切都在預料?一天+382本土確診病例仍不是高峰!陳時中2月受訪透露端倪

4月7日,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新增382人,過去一週來累積已逾千例,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上推估,確診個案數還會繼續上升,預計在未來1到2個月內達到最高峰。而他也首度公開表示,「病毒清零」已經不可能,台灣未來必然會走向與病毒共存,但仍要努力控制疫情,避免確診病例出現指數型成長,對社會造成過大壓力。

日期:2022-04-08

職場生活

發展新兒科世代,一條龍照護孕育健康新生命

想要孕育自己的寶寶,是每對夫妻的期待與夢想,然而現代人晚婚已成趨勢,不孕的比例年年攀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為了圓一個夢,使得人工生殖治療需求激增。

日期:2022-03-31

職場生活

盼四年終獲學士後醫學系設立 中興大學結盟大臺中醫療體系 培育良醫入偏鄉

興大積極增設醫學院,今年終於盼到教育部放行設立學士後醫學系,並獲得中部地區醫院的全力支持,攜手共構「健康一體」的網絡,開創臺灣醫學教育新典範。

日期:2022-03-29

產業時事

醫學、工程名校合併一周年 文化融合挑戰仍大 陽明交大摩擦中尋共識 著眼醫電整合

合校一年以來,陽明交大傳出不少爭議,小從LOGO設計,大至人事任命,要如何帶領學校度過磨合期的陣痛,考驗校長林奇宏的領導能力。

日期:2022-02-23

產業時事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每到冬季,位於丹麥首都大區的腓特烈堡花園(Frederiksberg Gardens)綠地,總會被厚實的冰雪牢牢覆蓋,成為一座廣闊的室外溜冰場;在廣場上逆時針繞行的遊客,不經意地擦肩而過,臉上不見任何遮蔽。這看似再尋常不過的景致,對哥本哈根居民而言,是久違的自由。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為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即將跟上國際趨勢,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與入境檢疫時間,期望恢復跨境商務活動,維繫產業競爭力。然而,多數民眾對去年本土疫情大流行造成的恐慌與不便仍記憶猶新,因此對開放外籍人士入境抱持高度疑慮。正式開放邊境之前,政府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在控制疫情與活化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日期: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