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40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產業時事

一文讀懂解封不失控》全世界只剩中港還在追求「清零」,台灣還需要花費巨大社會成本「消滅病毒」?

為維持國內經濟成長動能,台灣即將跟上國際趨勢,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與入境檢疫時間,期望恢復跨境商務活動,維繫產業競爭力。然而,多數民眾對去年本土疫情大流行造成的恐慌與不便仍記憶猶新,因此對開放外籍人士入境抱持高度疑慮。正式開放邊境之前,政府應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在控制疫情與活化經濟之間,取得平衡?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日期:2022-02-07

產業時事

幾個月後,世界可望近乎正常…南非、英國「這兩個現象」 顯示疫情轉折點已經出現?

「病毒不會被根除,病毒將伴隨我們多年,但我們應該能在幾個月內,恢復近乎正常的生活。」1月22日,以色列N12新聞台(N12 News),播出美國輝瑞藥廠(Pfizer)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的專訪,除了表達對疫情前景的樂觀態度,他也強調,像Omicron這類變種病毒,所造成的異常狀況,將是可控的。

日期:2022-01-27

全台防疫報導

別把Omicron當感冒!這2類人重症率還是很高 疾管局前局長:台灣要和病毒共存要等「這時候」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爆發82例本土確診,全台7縣市都有確診足跡,不明傳播鏈與感染源持續增加中。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今受訪時直言,台灣已經無法靠精準疫調圍堵病毒擴散,只能尋求被動「減災」、難以主動「清零」,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蘇益仁強調,台灣仍有20%左右長者尚未接種基礎劑,且「65歲以上長者」及「高危險群人口」兩族群,即使接種完二劑仍有高比例重症率與死亡率,直言台灣目前還沒滿足與病毒共存的要件,呼籲民眾仍要確實防疫、儘速接種第三劑疫苗。

日期:2022-01-22

產業時事

Omicron可望帶來群體免疫?台灣要「清零」或「與病毒共存」,得先了解這3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傳染力更強的變異株Omicron,讓疫情前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究竟該堅持「清零」或選擇「與病毒共存」,各界看法不一,難有定論。

日期:2022-01-21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說「未來將縮短檢疫日期」 》若每個人將難逃確診的命運 為何還要高規格防疫? 動態清零、與疫共存大PK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日期:2022-01-17

財經時事

確診Omicron「跟感冒一樣」台灣人免驚?4理由告訴你,這個想法有多危險!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人數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染疫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日期:2022-01-13

產業時事

疫苗預約全滿,北市下周加開7中型社區接種站 柯文哲:擬採輕、重症分流處理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再擴大!台北市長柯文哲今表示,若本土疫情再擴大,北市確診案例超過200件,參考去年5月疫情處理流程,擬將輕、重症分流處理,輕症將移至專責防疫旅館觀察。此外,為增加疫苗接種率,北市自下週一起,將加開7中型社區疫苗接種站,自本週五上午9點起開放預約。

日期:2022-01-10

全台防疫報導

第3劑疫苗組合傷腦筋!該選莫德納還是BNT 醫師:30歲以上打這款

桃園機場疫情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宣布,年滿18歲以上的民眾,只要與第2劑間隔12週,即日起可接種第3劑追加劑,廠牌自由挑選,但2劑都打AZ的民眾,不建議第3劑再施打AZ疫苗。為了第3劑的疫苗組合,民眾傷透腦筋該打哪種最好,衛福部草屯療養院精神科醫師沈政男,便在臉書上以30歲為分水嶺,給了疫苗廠牌施打建議。

日期:2022-01-08

全台防疫報導

「桃機群聚」運將染Omicron...台灣潛藏危機浮現?專家「傳播力比Delta快3倍」籲快做3件事:否則又要措手不及

桃園機場群聚事件如今擴大為5人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公布最新定序結果,其中,防疫計程車司機證實感染Omicron變異株。毒理專家招名威也在臉書上向民眾呼籲,現在美國的Omicron爆炸性3級跳成長,台灣絕對不可能置身事外,全民一定要做好3項防護措施,否則又會措手不及!

日期:202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