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46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6
產業時事

蘋果MacBook產線出走中國,獨家直擊越南生產基地!鴻海內部曝「越南已是全球第2大廠區」

外媒《日經亞洲》今(20)日揭露,蘋果預計在明年5月,就會把它目前唯一仍百分之百在中國生產的產品:MacBook筆電,交由鴻海在越南獨家生產;事實上,《今周刊》今年7月前進越南時,就已獨家拍攝到這塊最新生產基地。據本刊實地到訪,這塊面積粗估約37萬平方公尺、位於越南北江省「光州工業區」的生產基地,其實是由多家鴻海的子公司同步在建廠,包括可能主導組裝的富康科技(Fukang Technology),還有負責生產模組、系統級封裝的訊芯。

日期:2022-12-20

產業時事

開盤63秒成交4萬張全家股票!泰山套現80億,龍邦追得回來?一圖看懂2大陣營對決心機

泰山出售全家股權風波,讓原本兩派相爭的經營權之爭,一路打到全家股權保衛戰,原本就已錯綜複雜的家族心結與法律攻防,絲毫不輸8點檔連續劇。

日期:2022-12-14

財經時事

賣全家股份引爆戰火 大股東龍邦喊告掏空公司 泰山回擊:多數董事支持專注本業

泰山 去 (2021) 年才經歷經營權之爭,昨晚間發布重訊記者會,確認已處分大部分全家股份,遭大股東龍邦國際發出聲明質疑掏空公司,研擬依法提告。對此,泰山晚間發布書面聲明強調,出售業外轉投資,經營團隊可以更專注於本業經營,故獲得董事會絕對多數董事之支持。

日期:2022-12-06

產業時事

80萬台商恐成習近平人質!深耕中國20年傳產老闆:林瑞陽案例很清楚,就是要「留下買命錢」

兩岸關係疏離,正加速中國台商逃走中。依據美國華府智庫最新調查,26%台商正移出中國、33%考慮中。習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政策,接下來,勢必帶來更大衝擊。有意撤出中國的台商,究竟如何全身而退?選擇拚搏的企業主,又該怎樣趨吉避凶?

日期:2022-11-23

投資理財

蔡力行說供應鏈撤出台灣?聯發科滅火「錯誤引用」…經濟部批:「去台化」是無效炒作

今周刊編按:外媒路透日前引述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談話指出,由於美中關係緊張,有製造業者正考慮將部分供應鏈從台灣轉出去。經濟部對此回應,聯發科已發表重大訊息澄清,強調台灣的生態鏈難以複製、難以取代,「所謂去台化議題,是無效炒作。」經濟部也表示,台灣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半導體產業鏈,以及積累了40年以上的半導體人才培育,投資環境安全且遵循民主法制,現在會、未來也會持續吸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包括材料、設備、製造等業者來台擴大投資。

日期:2022-11-15

產業時事

比國王還有錢!42歲蘇納克登英國首相背後寓意:狠甩華人、直追猶太人...印度人將主宰21世紀?

英國在動搖國本的危機中,誕生最年輕、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蘇納克是英國「又老又青春」民主制度的產物,更是印度人掌控全球的最新里程碑。

日期:2022-11-02

產業時事

併購大王陳泰銘再出手! 14天內砸200多億台幣 接連吃下德法百年老店事業 他在打什麼算盤?

台灣被動元件龍頭國巨(2327)在台股盤後宣布,預計以6.86億歐元(約214億元台幣)現金收購法國能源及電機大廠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旗下的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Telemecanique Sensors。國巨將取得Telemecanique Sensors相關的感測器業務及專利,以及Telemecanique SensorsTM的商標授權,此交易協議皆已獲得雙方公司董事會的決議通過,全案預計2023年完成。若不計國巨以換股方式進行的奇力新合併案,今天宣布收購案的214億元台幣,可說是國巨近年來規模第二大的現金併購交易,僅次於2019年底宣布的美國高端電子零組件大廠基美(Kemet)收購案的16.4億美元(近530億元台幣)。

日期:2022-10-27

投資理財

選股策略〉護國神山降資本支出 現金股利有望提高? 台積目標價、獲利被看壞 半導體股買強不買弱戰法!

台積電法說會終於釋出營運轉弱的訊息,市場反應如何?台積電現在適合進場嗎?半導體產業又該如何選股?

日期:2022-10-19

產業時事

長榮經營權之爭可望落幕?張國煒、翟健華退出長榮航太董事會

興櫃公司長榮航太(2645)今(3)日發布重大訊息,公告該公司法人董事代表人異動,由原本的張國煒與翟健華,變更為戴錦銓與李緯章,並自今日起生效。

日期:2022-10-03

投資理財

台股日K連吞5黑、政府準備祭出禁空令?證交所4字回應!先推13項措施控管高風險公司

台股在中秋節假期前連日走跌,日K已慘吞5黑,不少投資人期盼政府能出手救市,除了先前已表態隨時可能護盤的國安基金外,也有人希望能祭出「禁空令」。對此,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指出:「謹慎看待」。

日期:202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