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124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暌違24年 低調中菁會又見女會長 擁44萬用戶叱咤中台灣 有線電視女王廖紫岑柔韌創多贏

我們『鑫傳』興櫃掛牌號碼幾號?對,六八五六,就是『陸發陸有力』(台語:愈發愈有力)啦!」二月二十四日,台數科集團在台中舉辦春酒,董事長廖紫岑一開場就直接點名員工回答她的問題,因為對她來說,去年集團最重要的里程碑,莫過於旗下小金雞鑫傳國際多媒體正式走入資本市場,今年計畫轉上櫃,將為台數科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

日期:2023-03-01

保險稅制

房產轉移「送」得很熱絡!去年遺贈稅收創新高 6千億財富世代交接潮來臨...全台「這地方」申報最多

去年遺贈稅總稅收高達576億元,以稅率10%推估,等於1年有近6000億元規模的資產,正在進行世代移轉。

日期:2023-02-22

職場生活

誰說退休要存千萬元?其實只要「837萬」就夠!專家精算給你看:再搭勞退這樣配置就免驚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人就有1位超過65歲,大家都想有個樂活老後,但退休金到底準備多少才足夠?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公布50至64歲熟齡族調查,近8成認為退休金需要500萬元以上才夠,甚至3成認為需要1000萬元,平均起來,熟齡族普遍認為存夠837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日期:2023-02-21

全台防疫報導

等了800多天,室內今起免戴口罩!公共運輸、醫院…只剩這8類場所需配戴,3張表一次弄懂

等了800多天,台灣自週一(2/20)起室內不用戴口罩了!除了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全面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由民眾自主決定。不過校園防疫規定未同時放寬,要到3/6才會放寬校園室內戴口罩規定。百貨業者遠東SOGO即搶先宣布,配合指揮中心放寬室內配戴口罩之規定,2/20起放寬百貨室內口罩配戴政策,消費者來店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但公司餐飲部門人員依規定配戴口罩,第一線服務同仁仍建議持續配戴口罩。而民眾關心的確診者隔離及傳染病改類等放寬措施,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由於確診隔離調整為0+N,會牽涉到給付調整等跨部會協調,3月比較有可能實施,傳染病改類則是最後的措施。王必勝2/18視察台中市次世代疫苗快打站時表示,口罩令循序鬆綁,目前追加劑涵蓋率僅2成多,加上感染後自然產生免疫力約6成,盼能達到8成目標,未來也建議民眾1年打1劑,提升保護力。另外,北市從2/20起,50歲以上接種任一「追加劑」就送500元禮券,新北2/15起65歲以上長者不限劑次也送禮券。

日期:2023-02-20

全台防疫報導

室內口罩今鬆綁,這8大場所還要戴!捷運走進這裡沒戴最高罰1萬5...「2條件」最快5月降級全解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周一(2/20)起實施室內口罩鬆綁措施,除了醫療醫事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大場所需全程配戴口罩外,其他場所室內口罩解禁,民眾可自主決定是否戴口罩。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決定口罩令鬆綁有2個原因,同時也是法定傳染病降級的前奏,後續若未有更強變異株出現、醫療量能恢復,預估5、6月就有可能全面脫罩。同時陳秀熙表示,現在戴口罩與疫情直接關係不大,從飛機航程可發現,台灣飛到泰國的旅客口罩戴緊緊,但泰國飛到瑞典則都拿掉口罩,「戴與不戴只是防疫文明的習慣問題。」台北捷運公司則表示,旅客進入捷運閘門(付費)區域及搭乘貓空纜車,須全程配戴口罩,勸導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處3000元至1萬5千元罰鍰。台灣高鐵說明,旅客搭乘高鐵,自進入車站付費區、乘車至出付費區,仍請自備口罩並全程佩戴。旅客於車站付費區內及列車上,在維持適當社交距離或鄰座旅客有佩戴口罩之狀況下可飲食,飲食完畢仍須佩戴口罩。台鐵也更新防疫措施,旅客進站後(含付費區域、月台及車廂內)應佩戴口罩,旅客未能配合,將通知鐵路警察局協助處理。

日期:2023-02-20

職場生活

20年後退休,除了勞保年金,退休金還要2千萬可能才夠!給40歲提醒:中年退休準備最怕你少算4事

前幾天在今周刊看到一篇文章,內容簡單擷取如下:一位朋友在56歲時決定離開已經工作了20幾年的公司,提早退休,當時她準備了大約總值將近2千萬元的現金+黃金+股票部位,租屋在台北市區,每月房租+水電費大約是33,000元,還有高齡80幾歲的母親要奉養。她原本認為自己準備的退休金應該足夠,但隨著退休後沒有其他收入入帳,完全只能靠股票收益,偏偏今年股票又逢空頭年,加上通膨高漲,物價飆,母親的奉養費+一位外籍看護的費用,讓她覺得應該要開始縮衣節食,否則現金很快會在不知不覺中花掉大部分。我這位朋友,尚有一位高齡母親需要照顧,因為沒有住在一起,所以必須再多聘請一位外籍看護日日照護母親,加上自己是租屋在外,台北市中心的小套房一個月房租就要3萬元,加上水電等費用,起碼每月也要33,000元,這兩筆費用我估計差不多就要將近10萬元,所以不包含自己的生活費用,單是這兩筆一年就要花掉120萬元,就算準備2千萬元,差不多16年也花光了。難怪朋友現在會開始擔心手上的資金可能不夠使用。

日期:2023-02-19

產業時事

進軍中國賠一屁股錢,不如斬斷...如何捱過景氣困境?全台最大塑膠押出機廠商:當機立斷才能活下去

成立70年的鳳記國際,由第一代魏全城從機械維修零件起家,歷經國際景氣的波折;在第2代魏燦文接手後,如今已是全台第一大的塑膠押出機械設備製造公司。根據《財訊》報導,農曆年前,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宣布不參與明年3月的理事長改選,創下機械公會只任1屆理事長先例,引起業界關注。鳳記國際機械董事長魏燦文的想法很簡單:「人生要做的事還很多,我今年滿70歲,要把機會讓給年輕人。」

日期:2023-02-18

產業時事

陳建仁首到立院備詢卻無緣上台!國民黨團佔領議場「要求普發現金1萬」,立院空轉一上午

以「溫柔堅韌」定位新內閣團隊的行政院長陳建仁,週五(2/17)首度到立法院施政報告並備詢,就遭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下馬威」。藍營一早占領議場備詢台及官員席,杯葛陳揆報告,使得他根本沒機會上台。

日期:2023-02-17

職場生活

台塑企業及各行業師在此匯集, 長庚大學EMBA菁英跨界學習

長照、生醫產業熱門,長庚大學EMBA結合理論與實務,邀請台塑集團高階主管擔任業師,串連跨領域人脈,協助學員蹲穩馬步,轉型或創業更成功!

日期:2023-02-16

產業時事

每年實習限額50人,卻有500人等分發!海歸牙醫畢業生陷「排隊地獄」,一文看懂爭議

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醫師法》修法與7項附帶決議,引發本土牙醫畢業生抗議,現衛福部預告「國外牙醫學歷實習草案」,恐再掀本土與海歸畢業生兩造爭議。

日期: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