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24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BA.5三症狀讓人「更不舒服」 重複感染該如何通報、領藥?QA懶人包一文詳解

BA.5疫情逐漸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可能會落在9月中、下旬,尤其BA.5有「免疫逃脫」的特性,重複感染將是接下來這一波疫情的特徵,特別是兒童,在這波疫情中會比成人更容易被感染。到底BA.5除了重複感染之外,還有什麼常見症狀?第4劑疫苗現在誰可以打,該怎麼選?萬一再次確診,社交APP通報新功能該如何使用?

日期:2022-08-26

全台防疫報導

學生染疫「不再全班停課」!9/12起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即可返校  開學防疫新制看這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22)日公布開學後防疫新制,自9/12起,一旦有學生確診或快篩陽性不再全班停課,與確診者有接觸的師生,校方會提供1劑快篩試劑,陰性無症狀者可上課;至於確診者7天居家照護後,期滿無症狀就可入校上課。

日期:2022-08-22

產業時事

若有100個人喜歡你,就可能有另100個人討厭你...陳彥安聊陳時中:父親教會我們「被討厭的勇氣」

整個陳家家族中,可以說是菁英輩出,很多家族成員都擔任醫師或律師。陳彥安的堂兄弟姊妹大多也很會讀書,不少人從小到大都念名校,陳時中2個兒子中,長子也是認真課業且成績優秀,日後成為醫師;但次子陳彥安則相反,從小便對於體制內的教育方式興趣缺缺,喜歡看書跟畫畫,因為嚮往自由的風氣,考上國立新店高中,一心只想玩社團跟做設計。

日期:2022-08-18

產業時事

社宅只能住12年 長者憂:到時我還活著怎麼辦? 無殼蝸牛難終老 被遺忘的銀髮居住正義

行政院七月加碼租金補貼,加上既有正陸續興建的社宅規畫、包租代管計畫,盼能解決居住問題。但高齡無殼蝸牛卻很難被照顧到,沒房子的70歲李伯伯就感嘆,「進棺材前,我真不知道自己會在哪?」

日期:2022-08-17

嘉義|農工大縣 正在實現

返嘉照顧雙親15年 暖男縣長同理強化社福長照4箭

偶爾社會新聞傳來老年夫妻相伴終生,一個久病,一個肩負照顧責任,長期積累的身心靈壓力,猶如隨時引爆的不定時炸彈,少了溫情糖衣,可否不眨眼,直視暮年黯淡境況?嘉義縣身為全台「最老」縣市,當青壯年人口為了生計,不得遠走他鄉打拚,獨留年邁親人守著老宅,縣長翁章梁催生4大創新長照政策,從小到老全面照顧,逆轉劣勢與宿命,讓嘉義縣成為銀髮友善城市。

日期:2022-08-17

財經時事

最簡單的人口統計就能預測未來,政府卻麻木無感 人口斷崖風暴全解讀

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2027年,二分之一未念大學的壯丁得去當兵,才能滿足國防需求;2027年,勞保基金就會破產,今年已開始入不敷出;2028年,就算全台灣18歲人口全部進大學,還招不滿學生;面對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日期:2022-08-15

產業時事

SDGs卓越城市論壇》桃園人口成長率6都居冠!鄭文燦:社福政策是投資未來,不該被當成財政負擔

桃園市長鄭文燦8月10日出席《今周刊》舉辦的「2022 SDGs卓越城市論壇」,並以「完善社會福利 友善生養好生活」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強調,桃園人口在8年內,增加21萬人,總人口直逼227萬人,成長率為6都之冠。鄭文燦認為,桃園人口的成長,主要受益於具積極性的社會福利政策,因此,「積極性的社福政策,不該被當成一個財政負擔」,以生育補助等政策為例,平均每年經費高達10多億元,「但對我們來說,這是投資未來,投資年輕人。」

日期:2022-08-10

產業時事

SDGs卓越城市論壇》縣市互學共好、借鏡國際經驗事半功倍!「與民同行許台灣新未來」

今周刊連續3年舉辦永續城市大調查,以聯合國2015年頒布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選出落實SDGs最強城市,並邀請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金門縣4個歷年常勝軍縣市首長代表出席「2022SDGs卓越城市論壇」,分享推動城市永續轉型成果,透過縣市互學共好,攜手為台灣齊心努力,許諾永續新未來。SDGs成為城市新顯學,不僅關乎全民福祉,更是推動經濟共榮、社會共好、環境共美的社會新願景,而城市則是落實SDGs的最佳場域。

日期:2022-08-10

職場生活

山林裡的人

遠離燈紅酒綠的大城市,有一群人選擇上山,到森林裡工作。力大無窮的原民之子,上百公斤的物資挺肩扛,在山中往來運送;女中豪傑爬上樹叢,替樹做健康檢查、育苗採種;森林裡的老師技巧性地引導來山裡的人,透過活動紓壓放鬆。帶著一心投向山林的熱情,他們在山中與自然為伍,靜心體驗生活。

日期:2022-08-10

職場生活

健康靠自己 非人云亦云尋煩惱

隨著臨床研究數據的累積,過去大家熟知的慢性病管理原則,已不單純用年齡論斷健康。套用青壯年的健康標準,對高齡者也會帶來反效果,宜以新思惟面對疾病、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日期: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