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61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今選頻道

全聯收購大潤發》敢賠錢!敢試錯!「賣鮭魚、牛肉竟然都賠錢…」全聯林敏雄「不敗金律」變身全台年賣千億最大超市

全聯以新台幣115億收購量販店大潤發,為零售業投下震撼彈。當時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就以「大起來還是有綜效」說明他買下大潤發的原因,而這也和他最初接手全聯時的名言「規模不大不小,準玩完了」不謀而合。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7/15核准,全聯福利中心自法國歐尚集團、潤泰集團取得95.97%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收購範圍包含大潤發自有土地及建物、門市經營權及大潤發自有品牌,正式成為超市量販龍頭。談到全聯,從原本一間老舊福利社,到營收破千億元的最強超市,董座林敏雄是如何靠著他的「不敗金律」,讓全聯變身全台年賣千億最大超市?以下是2020年7月,林敏雄接受《今周刊》的專訪報導。(原文刊載於2020/7,更新時間為2022/7/16)

日期:2022-07-16

產業時事

女房仲狠斬7年婚,賤價賣2千萬愛巢…開奇葩條件「收留我前夫」!屋況照曝光吸近萬人爆笑朝聖

在房價飛漲的時代,有便宜的房要賣對不少人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但也不免讓人聯想到屋況是否有問題,或是不是凶宅等;對此,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位女房仲為了將自家的房子賣掉,便突發奇想了一個奇葩銷售手法,剛離婚後不久的她在銷售文案上表示,只要買主「願意收留她的前夫」,這棟將近40坪、要價約2千萬元的房子就能「大幅降價」!此舉也成功吸引近萬人來朝聖,還有人打趣地說,「我看這房子永遠也賣不出去了,哈。」

日期:2022-07-07

職場生活

老闆加薪5百、1千就覺得員工理當知足...低薪族困境:青春有限,還有多少時間能跟公司耗下去?

昨天早上1個小時內,有2個高薪營的學生來報好消息:第一位學生2個月內連續調薪2次,先是上個月加薪1千元,很不滿意,再去跟主管談,再調漲2千元,條件是要多接一個工作。到現在,合計薪水增加3千元,他還是覺得加得不夠,上周五鍥而不捨又去敲主管的門,這次拿出績效報告,秀出他在某項的業績上累計成長52%,並且直接開價:我要加薪20%!

日期:2022-07-07

產業時事

建商「寧賠不賣」房市亂象》達麗建設老董:只要做過一次,就無法在房地產市場立足

營建成本節節升高,建商過去兩年完銷的預售屋建案,這一年來面臨嚴苛的成本考驗,中南部房地產市場頻傳有建商寧願付給客戶賠償金,也要把房子拿回來的爭議。達麗建設董事長謝志長今(15)日坦言,「曾經想過這件事,但我做不出來,為了公司往後的推案信譽,立刻打消這個念頭。」

日期:2022-06-15

投資理財

聯準會引領資金退潮,美國房市崩盤在即?

房地產短空長多,REITs後續有撐具優勢

日期:2022-06-08

投資理財

台股大修正,為何他持股8成照樣賺? 股市贏家的悶局練功記

近來台股低谷震盪劇烈,但仍有一群大戶贏家、操盤高手默默耕耘,在台股悄悄尋找投資機會,他們有的氣定神閒,做足持股長線翻倍賺的投資功課,有的宛如投資獵人伺機狙擊,積小勝為大勝,胸有成竹的布局策略與良好的投資心態,即使身處台股悶局,依然保有獲利勝算。

日期:2022-06-08

投資理財

打房疫情升息三大衝擊,520檔期預售案熄火!北台灣「這區域」想買新建案「是有錢都買不到」

近年來房地產價格已漲到高不可攀的境界,不過受到疫情衝擊、政府打房、通膨及升息的影響,房市熱度似有降溫,日前公布的4月全台六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相較3月而言月減11%,房仲業者也認為,全台第二季的整體房市,將會臨挑戰。另外,從即將到來的房市520檔期觀察,預售屋的預估推案量為1647.7億元,雖然較去年實際推案量略增約50億元,但仍是2018年以來的次低量,年增幅僅3%,已無之前多頭行情時預售屋一片暢旺的氣勢。

日期:2022-05-06

投資理財

全台新建案年漲幅最高逾7成! 台中北屯、台南仁德善化飆最兇 「上百戶建案不到一周完銷,我連考慮時間都沒有」

「打炒房」新制箭在弦上,房價卻持續狂燒,兩張表,揭露全台新建案和中古屋年漲幅最凌厲的熱區。高房價之下,近期完成房市交易的買家,主要有哪些考量?專家又如何點評?

日期:2022-05-04

【黃豐凱】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503暖神投資組-關鍵K指標日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5-03

【黃豐凱】暖神投資組

【黃豐凱】20220429暖神投資組-關鍵K指標日報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