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1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沙國、阿聯本是兄弟為何反目?「OPEC+」協商破局 專家曝未來油價變化要看「它」臉色

同屬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沙烏地阿拉伯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因雙方對於石油下半年增產規模意見分歧,導致與俄羅斯產油國聯盟(OPEC+)協商破局,牽動全球油價走向,引發價格戰疑慮。對此,中東政治經濟專家劉長政認為,未來油價變化將有2大走向,就端看哪個國家會先出手。

日期:2021-07-08

全台防疫報導

新冠疫苗殘劑怎麼預約?要居住地或戶籍地?一次弄懂22縣市「殘劑登記」接種規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宣布,為有效利用武漢肺炎疫苗,當日最後一瓶開瓶剩餘劑量將開放18歲以上成人候補接種,可由接種單位規劃候補名單機制,但很多基層反映沒有做好配套,系統不健全,引發混亂。另外,想打殘劑的人是否可跨縣市預約?還是一定要以居住地或戶籍地為主?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預約的方式將由地方政府或透過鄰里長進行通知或預約,也就是說會交給地方政府來全權處理,會再跟地方政府問問實際執行時有哪些困難,一起解決。

日期:2021-06-26

全台防疫報導

解除628警戒有望?升三級後確診數今新低 陳時中坦言「的確有思考這問題」

台灣今日新增127例本土個案、20例死亡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整體疫情看起來,各個縣市的確診數有降低的趨勢,但是仍不可大意;對於是否有望解除三級警戒?他認為,的確有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不過目前是在控制疫情的階段,「稍微不注意仍有爆發的可能」。

日期:2021-06-19

全台防疫報導

郭台銘午夜發文》感謝陳時中深夜致電 「承諾全力協助疫苗輸入」 對謠言滿天飛他這麼說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於17日午夜在臉書發文,感謝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及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近期協助疫苗專案輸入。郭台銘也強調,凡是未經他本人或永齡基金會證實的任何消息,都與事實不符,請社會大眾不要輕信。至於昨(16)日中國國台辦對於上海復星醫藥代理德國BNT疫苗的說法,郭董並未提及。

日期:2021-06-17

全台防疫報導

今天就能打AZ疫苗? 指揮中心昨晚改口:照原訂計畫15日開打

日本日前贈送台灣124萬劑AZ疫苗,食藥署加速流程並在11日上午完成封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在傍晚表示最快12日就可開打,但晚間指揮中心決議後,考量地方政府前置作業時間不及,宣布仍以15日開打為原則。

日期:2021-06-12

職場生活

民眾怒控「家人病得嚴重卻等嘸瑞德西韋」 張上淳曝2種狀況用了「死亡率還比較高」

近期有民眾控訴家人因為染疫住院,病情看起來已經很嚴重了,卻遲遲等不到瑞德西韋可使用。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8)日在記者會上向國人說明,患者在不同階段的病程,治療的藥物也會有所不同,不是有療效的藥物,在任何病程上都是有正向作用。

日期:2021-06-08

產業時事

掃一下就可進超商!中華電信攜手關貿 如何3天就讓全球獨有「簡訊實聯制」上線?

一套全球絕無僅有的「簡訊實聯制」,牽涉QR Code開發、行動通訊傳輸、大數據儲存科技,且看官方、民間、電信公司各單位,如何讓系統3天內正式上線。

日期:2021-06-02

財經時事

全台獨有》新莊宏匯廣場增設「智慧防疫門」 去年國慶總統府也曾設置

雙北疫情逐漸擴大,新北市更於今(17)日起升級至準四級警戒,新莊宏匯廣場與泰和清潔合作,率先啟用「智慧防疫門」,落實8大項防疫措施。此外,宏匯廣場行銷部經理王楷菁透露,即日起商場也將縮短營業時間,降低感染風險。

日期:2021-05-17

投資理財

BMW、法國超跑都是客戶!宏達電王雪紅:疫情後VR溝通成新常態,業務詢問度激增500%

宏達電全球VR大會VIVECON 2021自昨(12)日凌晨開始,一連兩天線上舉行。VIVECON 2021首場主題演講就由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親自上陣,她表示,「過去一年,虛擬世界已成為主流,世界各地的人們透過VR跨越現實世界藩籬連結彼此。而在這樣的新常態之下,VIVE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日期:2021-05-13

產業時事

不容卡關!移民署主動協調 外來人口換號更順暢

移民署自110年1月2日起開始核發新式外來人口統一證號,並於本案實施前,曾多次邀請相關部會及民營業者開會討論,盤點確認系統可接受新式統號格式。實施至今,已超過20萬人完成換發新式統號,預計110年度將有超過44萬位外來人口受惠。另考量統一證號牽涉範圍極廣,若有相關問題,移民署歡迎民眾透過「外來人士在臺生活諮詢服務熱線(0800-024-111)」、「內政服務熱線(1996)」、及署長信箱等管道反映,政府將全力協助,營造更友善外來人口的環境。

日期: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