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52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職場生活

大雨狂下衣服曬不乾怎辦?他用「這招」完勝除濕機:有太陽曬過的味道 1小時馬上OK

每次下雨不僅讓家中有明顯的潮濕感,曬在外頭的衣服也難以晾乾,蒙上一層悶濕的霉味,不少人為此感到相當困擾,索性將衣服收進屋內改用除濕機,效果也不甚顯著。對此,有網友實測另一種方式,成效完勝「除濕機+電風扇」!

日期:2021-08-10

投資理財

聯電訂單多到滿出來! Q2產能利用率超過100% 且「需求動能可望一路強到2022年」

聯電(2303)再度公布令人驚豔的業績,今年第二季不僅營收年增14.7%至509億台幣,國內外法人緊盯的毛利率更突破三成,達到31.3%,且第三季更可望持續上升至35%上下。同樣令人矚目的是,聯電產能利用率繼第一季達100%後,第二季更超越100%,意味聯電產能極為吃緊,接單量已經超過目前產能規模。隨著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供不應求,聯電之前已經調升第三季售價,共同總經理王石認為,市場需求強勁的狀況可望一路延續至2022年,將有利聯電獲利進一步提升。

日期:2021-07-28

投資理財

「我在馬桶上炒股,每月多賺26萬!」30歲上班族「蹲廁所3分鐘下單」,2年資產翻6倍的秘密

作者林僚,跟你我一樣都是普通上班族,大學畢業時為了幫忙分擔家計,曾花200萬日圓拜求大師學習創業,結果投入的錢轉眼成空。後來因一本書開啟股票人生,從零基礎開始學投資,一年半內,就將本金50萬日圓翻成6倍,他只利用每天收盤前的30分鐘交易,平均每個月的月薪就多出50萬日圓,2020年每月獲利突破100萬日圓。

日期:2021-07-13

全台防疫報導

打疫苗前注意!「3種食物」先別吃 醫曝:「這款退燒藥」施打前後須避開

隨著新冠(COVID-19)疫苗的庫存量逐漸增加,政府陸續開放類別供民眾預約施打,不過,在接種疫苗前,坊間流傳著許許多多的「撇步」緩解疫苗副作用,這些都是真的嗎?對此,有醫師出面說明,到底有哪些食物是在注射疫苗前建議先不要碰的?!

日期:2021-07-13

產業時事

鴻海電動車10月亮相 年底在高雄上路! 攻國內EV市場 劉揚偉「這麼說」

鴻海(2317)旗下鴻華先進以MIH平台開發出的首款電動巴士「E BUS」,預定10月在今年度的鴻海科技日首度亮相,年底在高雄客運的營運路線開始試營運,2022年正式導入高雄客運。鴻華先進今(6)日與三地集團旗下的北基國際(8927)及高雄客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這項合作案將以鴻華先進打造E BUS出發,結合三地集團的在南台灣及台東的客運系統、充電設施佈局優勢,協助客運業者在經營節能減碳、提高營運效益,同時推廣國產化電動巴士與充電設施。這也意味,留著鴻海血統的第一款電動巴士,獲得高雄客運這第一家客戶,終於打開了國內市場。

日期:2021-07-06

投資理財

「外婆每咳一次血,我心裡就流一次淚...」付不出天價醫藥費,外婆肺癌去世我才領悟:錢就是命

錢重要嗎?我想等你真正擁有了它,才有資格說它不重要。

日期:2021-06-30

產業時事

誰說了台灣要一百萬劑疫苗? 日議員「缺主詞發言」恐釀誤解

日本《東京新聞》報導,對台友好的自民黨參議員佐藤正久日前參加電視節目時指出,五月下旬收到台灣方面請求一百萬份新冠疫苗。此訊息今日在國內快速流傳;但事實上,在該段節目中佐藤正久並未提及「台灣方面請求」,而政府相關人員也指出,與日本政府的交涉過程中我方從未提及明確數字。

日期:2021-06-09

全台防疫報導

別讓自己的情緒成為「疫情受災戶」! 心情低落該如何處理焦慮? 心理諮商師:用「這三招」自救

5月19日起全國進入第三級防疫警戒,部份民眾在家中上班。除了隨著跟家人相處時間變長,可能摩擦變多之外,民生相關行業受到嚴重衝擊,許多人甚至會面臨經濟上的危機。多重的負面消息讓不少人都感受到心理「悶悶的」,還可能有更激烈的情緖反應。

日期:2021-06-03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移民第二代成抗疫英雄! 華裔姊弟檔醫生登上艾美獎,林志玲還助陣錄有聲童書

在去年10月的美國電視圈大事艾美獎頒獎典禮上,有個特殊的橋段,頒獎人不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而是戴著口罩、穿著醫生袍的醫護人。他們是姐弟檔醫生蔡凱仁(Karen Tsai)與醫生Kevin Tsai,也是正港台灣移民的第二代。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通傳會委員林麗雲教授以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對於NCC對電視新聞的監理原則與實務的寶貴見解。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