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5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職場生活

「如果家沒了,我們該怎麼辦?」她賣房助青少年找回自己…現在快無家可歸,每一筆善款都是光芒

胡靜婷的姐姐在她國三時逃家,父母為了失蹤的女兒,四處求神問卜,花費許多心力卻始終找不著。她回憶當時只要聽到有人說好像在台中、宜蘭…有一個女孩長得很像姐姐,父母立刻放下手邊工作、飛奔而去,卻總是失望而返。當時的胡靜婷不懂,家中雖然不富裕,但很溫馨,「姐姐怎麼可以如此叛逆?她為什麼要讓爸媽這麼辛苦?」這段全家淒風慘雨的歲月,跟著她到大學、就業,及至現在。因為對國、高中生特別有感,她希望能幫助失去關懷的孩子們,無論家庭變故或失能、被遺棄、家暴,甚至被性侵,都能找到讓他們好好長大的「家」。2006年和一群朋友在高雄成立「慈暉關懷學園」,投入青少年輔導工作。13 年來,陪伴超過180位青少年走出人生的黑暗與混亂。最近他們遭逢一個困境,因房東即將收回機構建物,她決定打造永久家園,需要4千萬元建造資金,期許各界能幫助他們興建家園。

日期:2022-09-26

產業時事

曾被路人大媽嘆「好好的人,幹麼出來選舉?」蔡其昌憶從政路:我想做一個不一樣的政治人物

雖然對台灣懷抱熱忱,對故鄉充滿使命感,想要擁有改變的力量,甚至堅持初衷,卻是一段很漫長艱辛的過程。

日期:2022-08-24

產業時事

好好園館 工作人員也入股共好 類家人模式互惠的非典型第二人生

「我住到這裡才知道,原來一覺到天亮是這麼舒服的事。」六十多歲的江女士,三十年前在家庭變故後,一邊工作一邊扛起照顧三個弟妹,自己身體狀況卻逐漸變差,單身的她雖然行動還算方便,但後來生活起居需要有人照顧,為了不拖累已成家的兄弟姊妹,她曾住過長照安養中心,「與失能失智的老人住在一起後,我原本失眠的問題反而變得更嚴重,身心靈飽受折磨。」

日期:2021-09-29

產業時事

培植多元文化講師 移民署結合7所大學育成中心開課 免費招收新住民

為鼓勵新住民及其子女參與公共事務,內政部移民署首度結合靜宜大學等7所大學育成中心,要在今(110)年6月至9月,於全臺舉辦8場培訓課程,免費招收新住民、新二代,希望培育多元文化人才種子講師,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也特別出席今(7)日的啟動儀式,相關課程報名作業將於本(5)月中旬公布。

日期:2021-05-07

產業時事

筆電代工龍頭廠廣達新秘密武器? 在台推教育版迷你微型電腦「Quno」只送不賣

「(林百里)董事長都說我們殺雞用牛刀。」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笑著說,23日筆電代工大廠廣達的桃園總部,湧入了來自桃園大業國小還有苗栗蕉埔國小的學生,分享自己透過廣達研發的微型電腦發想的提案。

日期:2021-04-23

職場生活

解密!教部USR計畫》三位初加入的大學生—洄游青年、非典型大叔、理科女子

「萌芽的螺絲」是教育部USR推動中心對甫加入USR計畫的大學生的定位,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期許。在第二期USR計畫成果中,透過三位USR新鮮人的故事,感受到他們初試啼聲的熱情火苗,即便是初淺參與的過程,也將會持續燃燒。

日期:2020-12-24

品味人生

逛藝文玩設計 台中旅

身為中台灣之首的台中,這幾年藝文、設計的熱潮不僅沒退燒,反而更蓬勃,走在市區、小鎮逛學堂,隨處可以巧遇愈趨成熟的街區設計所帶來的驚喜。美術館、老書局、舊糖廠和教堂,還有難得一見的紙張博物館,帶點文青味的人氣新熱點,用創意包裝在地文化,表現台中美。

日期:2020-09-16

財經時事

從彰化小店面到插旗信義商圈、海外展店 「大苑子」董事長邱瑞堂如何靠鮮果飲,力拼20億元營收?

拿著一台平板寫寫畫畫,鮮果手搖飲「大苑子」創辦人邱瑞堂,坐在今年7月剛開幕的大苑子「冰果室」一隅,準備娓娓道來,大學還沒畢業就走上創業之路的他,如何讓大苑子從彰化一家小店面,逐步擴展至海外,如今更大膽插旗信義商圈。

日期:2020-08-18

競爭力

靜宜女大生到英國留學、在菲律賓當志工,四年拿台英雙聯學位

不少高中生對於未來感到迷惘,但畢業自靜宜大學寰宇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簡稱寰管學程)並取得英國桑德蘭大學雙學位的陳冠蓉認為,迷惘很正常,重要的是「只要你覺得自己在做對的事情就可以了。」

日期:2020-06-24

財經時事

高校課桌上,不再只有書本考卷 他們用行動挹注對教育的愛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