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3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職場生活

19天超過300人熱到送醫!住頂樓、馬拉松多人中暑 9大中暑危險因素:睡不好也是關鍵

編按:全台熱到爆,據氣象局網站,今天截至下午4時,最高溫為花蓮縣玉里40.7℃,其次為花蓮縣卓溪40.3℃,台北市社子則為38.6℃。高溫前10名皆達37.7℃以上,包含花蓮、台北、新北、桃園等地。而這樣的天氣預計會持續到下週一。據衛福部統計,光是7/1~7/19已有367人次熱到送醫,比去(2021)年同期多出逾100人次。而最常出現中暑的,就是參加馬拉松等戶外運動的民眾,過去曾有一場馬拉松超過10人中暑送醫,甚至還有一名住頂樓的70多歲男性,因為不開窗、不開冷氣,熱到高燒41度意識不清送醫。或許很多人可能認為,熱愛運動或本身是運動員的人,對於保健知識較豐富,但即便如此,有些人對熱傷害的觀念,還是模糊的,影響排汗的順暢與否,是造成熱傷害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原刊登時間:2015/6/2 更新時間:2022/7/21)

日期:2022-07-21

職場生活

40歲人力銀行社長猝逝!打高爾夫暈倒再也沒醒過來,留下2歲唐氏症女兒…醫點出心臟生病6徵兆

日本知名人力銀行「Bizreach」社長多田洋祐,因急性心臟衰竭於7/2病逝,享年40歲,據悉他是和朋友打高爾夫球時突然暈倒驟逝,所屬公司7/6在網站發表訃聞。多田洋佑育有兩名女兒,剛滿2歲的小女兒患有唐氏症,如今驟逝,除了事業再難延續,妻兒頓失依靠也令人心疼。

日期:2022-07-07

全台防疫報導

不只兒童MIS-C,成人可能已出現MIS-A!她曝6大症狀,好發年輕男性…指揮中心回應了

指揮中心週二(6/14)宣布新增123死,當中有2名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都是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死亡,這也讓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懷疑,「台灣可能已出現MIS-A(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今(6/15)下午記者會上表示,昨天死亡的這兩人年齡為40歲,並非20多歲,加上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未滿兩周,和MIS-A三周以上才會出現的時間點不同,他個人評估,「MIS-A機率不是那麼高」。

日期:2022-06-15

職場生活

透過整合醫學,繳交滿分健康成績單

平常注重養生且有穩定慢跑習慣的42歲林執行長,一直是朋友眼中健康資優生,卻在一次久違的健康檢查中,同時檢驗出有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讓他非常訝異。事實上,林執行長的案例並非單一個案,根據國健署統計指出,全台灣有超過百萬人,自認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直到檢驗後,才發現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

日期:2022-06-09

全台防疫報導

被「長新冠」折磨,台灣逾百例收案、有這症狀「恐致肺纖維化」!確診亡火化能變通?陳時中這樣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週三(6/8)公布國內新增80,22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0,195例本土個案及2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9例死亡。

日期:2022-06-08

全台防疫報導

2童染疫「腦部迅速沒了功能」...快速死亡率增,專家籲「給藥」流程要加快:推延治療致死率就拉高

台灣本土確診人數雖然連3天緩降,但是死亡人數卻不斷增加,昨日(5/2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兒童重症個案中,10歲併發腦炎的男童已在18日搶救不治,但指揮中心僅列入重症個案、未列入死亡病例。不幸受到腦炎攻擊逝世的還有一名3歲2個月大的孩子,因發燒到41.3度緊急送醫,隨後出現「四肢抖動、頭後仰」的症狀,經過搶救60小時仍不治。關於上述2起案例詳細情形,仍待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對於確診後快速死亡以及兒童重症個案變多,專家認為,確診與死亡的時間這麼近,顯示防疫和醫療體系都有問題;此外,醫療的治療流程太過繁瑣,也是造成許多疾病無法接受常規治療、預後變差。而指揮中心表示,快篩陽性視同確診「全民適用」政策本週上路後,新增的9大篩檢站將轉成診斷與開藥站。

日期:2022-05-23

職場生活

輔以西醫治療打底,強化元氣、有效固本 中醫不藏私食補緩化療五大副作用

癌症治療中,常以「西醫治療、中醫調養」的內外結合等方式根除、消滅癌細胞,卻也帶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醫師根據五大副作用,傳授多道食補、舒緩化療不適。

日期:2022-05-11

職場生活

心浮氣躁易疲勞 避刺激性飲食有助改善 燥熱嘴破睡不好 冷飲炸物先不要

熬夜、工作或情緒壓力等情況可能造成體質燥熱,若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刺激性食物或不斷喝提神飲品,也可能出現相同反應。

日期:2022-05-04

職場生活

染疫最可怕是康復後的後遺症!她轉陰一周仍呼吸困難、腦霧症狀:有氧運動都喘不過氣

本土疫情爆發!確診數字已經突破2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還是處於「緩升」的階段,意思就是每日確診數字還會持續往上。正於英學留學的Ashley Hsiung於3月初的時候確診,她拍片分享心得表示「得到新冠不可怕,可怕的是後遺症」,其中一樣呼吸困難,即便已經轉陰之後症狀還持續了整整一周!

日期:2022-05-04

職場生活

辨識消化道病變利器 配合醫囑可降低不適 揪出病灶不舒服一下下 照胃鏡不要怕

照胃鏡至今仍是臨床診斷上無可取代的重要檢查,它可以及早揪出食道癌、胃癌等惡性腫瘤,卻有不少人害怕疼痛而抗拒,事實上,只有在吞下胃鏡那一瞬間會稍微不舒服,之後就可以很輕鬆完成。

日期: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