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這隻疫情猛獸比去年兇十倍!」觀光業陷滅頂危機,晶華潘思亮:紓困救助要倍增才能救失業

5月23日,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宣布,台北所有飲食飲料店、餐廳全面禁止內用,許多生意因疫情進入三級未緩而一落千丈的餐飲服務業無疑直接被迫進入「休業」狀態。

日期:2021-05-24

產業時事

「蔬果界台積電」倒閉恐掀骨牌效應 老闆領千萬現金全家出境跑了...

號稱要當「蔬果界台積電」的嘉義縣青松樂活科技農業公司,日前驚傳跳票欠薪,負責人全家疑似已潛逃出境,引發農業圈熱議,認為青松是中部指標性的大型蔬果包裝場,也是政府近年大力輔導挹注的公司,若連這麼知名的公司都會倒閉,未來三個月恐將引發「骨牌效應」,中下游廠商會跟著接連倒閉,影響到基層農民。

日期:2021-05-01

產業時事

投資省思:Archegos爆倉事件 ——兼論固態電容大廠鈺邦

Archegos爆倉事件引發相關個股暴跌,造成大型投行巨額虧損,讓人聯想到LTCM事件;在過度槓桿作用下,任何波動均能造成無法承擔的後果,歷史不會重複,但卻有驚人的相似。

日期:2021-04-14

產業時事

砸錢投資的銀行瀕死 股神用這招救回

一九九一年八月八日,華倫.巴菲特接到所羅門兄弟銀行來電,告知因自家常務董事的不法作為,導致一連串無法挽回的事件,然而,股神卻應對出招,把瀕死的銀行從手中救回,避免釀成金融海嘯。

日期:2021-02-03

產業時事

為何罷免權毀了台灣民主? 罷免黃捷、藍綠都來參一咖 民代罷免成案數更創歷史新高!

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罷免案6日將投票,藍綠對決態勢升高!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比照輔選黃金陣容,立委劉世芳、許智傑、邱議瑩等人輪流站台,並深入社區動員反罷免,盼止住罷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的骨牌效應。不論罷捷理由為何,依照現行選罷法的規範,只要動員極端「25%」反對選民,就能通過罷免門檻,罷免權恐成各黨報復性惡鬥。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憂心,近期罷免動員頻仍,整個社會無法在選舉後穩定下來,民主國家長期處於動員狀態,不利維護民主品質。

日期:2021-02-02

產業時事

航運股史上最瘋狂漲價!澳洲航線漲894%、歐洲航線漲516% 斷鏈、掉單、塞港….缺櫃風暴全解析

全球缺櫃潮下運價飆漲,不只出口業者面臨成本增加、獲利減少困境;當斷鏈、掉單、客戶流失風險大增,台灣正掀起新一波企業生存淘汰賽。供需不平衡之下,預期高運價將維持到今年上半年。究竟,大缺櫃風暴會帶來哪些衝擊?企業又該如何因應?

日期:2021-01-13

產業時事

「有時想起來,都會做惡夢!」台灣小蝦米為RIMOWA代理權槓上LVMH的獨家告白

手握長青條款,可在台代理精品行李箱RIMOWA的慶真公司,在原廠賣給國際精品集團LVMH後,遭終止合約,雙方對簿公堂。慶真獨家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從獨家代理到遭斷貨關店的心路歷程。

日期:2020-11-25

產業時事

疫苗頻傳好消息,為何美股連二黑?軟銀孫正義也猛囤現金 說要因應「最壞情況」…

近期新冠肺炎疫苗屢傳捷報,包括輝瑞(Pfizer)和BioNTech(BNT),以及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疫苗,保護力皆逾9成,昨(18)日更傳出輝瑞疫苗對65歲以上者,有效率達94%的消息;然而,近2個交易日,美股卻不漲反跌,甚至連軟銀集團創辦人孫正義,都不看好經濟情勢,正在積極「囤現金」。

日期:2020-11-19

財經時事

若沒「它」救援,影響可能更久!從2019英國大停電看儲能的重要性

西元1879年愛迪生將白熾燈泡商業化後,為了將燈泡普及到成千上萬的家庭和企業,於是在紐約曼哈頓珍珠街站興建了全美第一座發電廠,使用六台(共670kW)直流發電機,成功提供近60戶共一千多盞燈所需要的電力,自此帶動全球電力系統的發展。

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