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20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董監改選倒數!再談改革新光金,洪士琪重申2重點「不會跟公司派協商」…有無勝算?他這樣說

距新光金控6月9日股東會改選董事不到七天,改革派代表新光金控董事洪士琪主動受訪,強調不會與公司派協商,一定會走到股東會那天,改革新光金董事會,拉升新光金士氣。目前新光金股價低於每股淨值,相信未來新光金股價會逐步回穩、更至更高,回饋新光金股東。

日期:2023-06-04

產業時事

「半導體是台灣興衰強弱的屏障」8年前李登輝再三提醒全力助產業發展 老謝:被邀請的那天至今難忘

臉書跳出2016年這天的照片,7年前的今天,我和已故的李勝彥伉儷去翠山莊,李前總統邀我們去聊國家的經濟議題,王燕軍先生也隨侍在側。

日期:2023-03-05

產業時事

掌握半導體就能得天下!股神豪買台積電、ASML擴大投資台灣…謝金河:台版晶片法案通過正是時候

台版晶片法V.S.晶片去台化這個禮拜的行政院院會通過「台版晶片法案」,根據產業創新條例給予在台灣投資先進製程半導體業者研發投資抵減25%,這個版本雖然不像美國8月9日公布的晶片法案直接給予527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及200億美元的減稅方案,但已經可以看出政府在鞏固台灣成為世界最重要半導體生產基地的用心。

日期:2022-11-18

投資理財

力積電營收好股價卻下跌?曾在興櫃前重壓力積電大賺,60億操盤手告訴你:力積電操作心法

20220427編按:晶圓代工業者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今(26)日上午在年度股東會上表示,力積電現有產能至少到2023年底都是滿載,所謂半導體成熟製程恐供過於求的說法大有問題,因為電源管理IC及車用晶片依然供不應求。力積電去年營收 656 億元、稅後純益 160.9 億元、每股純益 4.92 元的營運佳績。然而,儘管營收創新高、產能滿載,力積電股價卻一直不見起色,為什麼會這樣?36歲的股市隱者,曾任職國內前三大法人機構的海外基金部門,是部門中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管理高達2億美元部位,操盤期間績效為部門第一,年化報酬率超過30%!離職後成為全職投資人,目前個人年化報酬率30%以上。股市隱者曾看好並投資力積電,在它興櫃前4個月開始買進,從股價35元買到43元,平均成本約38元,占當時資產接近50%,已於力積電興櫃2個月後高點出清,獲利了結。股市隱者以力積電舉例,市場對股價有時候會過度解讀,個股的同一個特點,在股價漲時是優點,股價跌時就變成缺點了。

日期:2022-04-27

產業時事

三星掀晶圓代工戰火 台積電為何沒在怕?

面對韓國三星電子使出「洪荒之力」,進逼全球晶圓代工版圖,對此,台積電不打口水戰,而是用「事實勝於雄辯、攻擊取代防禦」來應對!

日期:2019-07-24

產業時事

緊盯細節 吳敏求帶領旺宏大翻身

昔日的矽谷金童,走過賣廠、減資、經營權之爭風波的旺宏董事長吳敏求,靠著低調、專注、不貪多的經營策略,賣力經營客戶關係,並緊盯研發等各項經營細節,讓旺宏重拾過去的光環,成為今年台灣最會賺錢的記憶體廠。

日期:2009-09-17

產業時事

本土價格國際品質 力晶集團奪冠

FAST 50名單出爐,到底誰是去年度的營收成長王?誰又是獲利躍進王?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小天王奕力、與特殊型DRAM設計新秀力積,分別坐上了寶座。由此證明他們的跳躍式成長,確實成功扮演了台灣科技產業的活水角色。

日期:2008-07-17

產業時事

半導體產業的盛世狂潮

在新冠肺炎重創全球的2020年,對防疫有成、GDP表現出色的台灣,可能是難得一見的好年;尤其是台積電領軍下的半導體產業,更寫下空前盛況。

日期:2020-12-09

產業時事

全球企業都想知道的危機管理課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中毒了。向以紀律、速度、技術著稱的世界級科技大廠、台積電居然會出現創立31年來,首次僅見的大當機事件;而且幾乎所有晶圓廠全中!到底哪個環節出問題?為何張忠謀交棒才兩個月,台積電的管理神話就破功?對所有企業主來說,有甚麼值得警惕之處?一連串的問題,掛在台灣以及全球關注台積電中毒事件的背後;本刊更獨家取得訊息:在台積電全台三大廠區三天三夜,晝夜無間的危機總動員中,唯獨有一個廠,沒有動員,成功防毒……

日期:2018-08-09

產業時事

「覺得習近平蠻了不起的,連印度都能得罪!」台灣經濟走出去、台商移出中國 為何都不能忽視14億人的印度?

剛結束印度參訪行程的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在當前國際地緣政治角力的局面中,坐擁14億人口的印度是少數敢跟中國說不的國家,不僅全面封殺中國App、拒發觀光簽證給中國旅遊團,甚至要求本國航空公司拒載陸客。印度高度「去中化」的政策方向,給了台灣及台商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論是台灣要與印度洽談產業合作,或是深耕中國多年的台商要尋找下一個生產基地,都不能忽視這個成長中的南亞大國。

日期: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