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85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投資理財

「快時尚」節節敗退,港股大跳水!謝金河點名下1檔恐大江東去:潮水退了,沒穿褲的一家一家跑出來

浪奔,浪盡,又是時代眼淚!最近服飾業知名品牌Esprit比利時子公司宣布破產,台灣曾經有28個門店的思捷環球宣布重組!很久沒有注意思捷環球的股價,乍看嚇一跳。

日期:2024-04-11

投資理財

美軍火商來台密訪,漢翔、雷虎、晟田…5檔軍工股被點名!這檔航太股奔漲停「逾萬張排隊等買」

報載美國國防與航太訪問團率團來台密訪我航太、軍工科技產業鏈,被點名的漢翔(2634)、雷虎(8033)早盤股價漲幅一度逾2%,而亞航(2630)因3月營收創歷史新高,今(10)日股價跳空漲停,超過1萬張漲停價買單排隊,表現最為強勢。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全球瘋擴廠、台積電扶植本土供應鏈,設備、材料廠最滋補時刻來了 狂熱半導體鏈在台灣

(今周刊1425)一場地震,震出台灣特有的半導體供應鏈彈性與拚勁,也是台灣身為半導體製造強國的重要底蘊。隨著先進製程的發展,以及AI巨浪帶出的晶片客製化趨勢,半導體供應鏈的台灣本土軍團,儼然是當前資本市場最具亮度的族群。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和碩童子賢也是賴清德的口袋名單!最後卻因這考量婉拒…從閣揆「遺珠」到龔明鑫,一窺用人背後的考量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5/20上任,相關人事安排備受矚目,周三(4/10)將公布部分內閣成員名單,可望由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搭配,出任正副閣揆。傳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一度也是賴的閣揆口袋名單,雖然最後沒有成局,但不難看出賴清德積極佈局經濟與產業的國政藍圖。

日期:2024-04-09

產業時事

賴清德左膀右臂出列!卓榮泰、鄭麗君、龔明鑫「政院三長」有2大共通點…夢幻名單「目的只有1個」

準總統賴清德傳將於4/12(五)宣布內閣人事,其中「報派」「行政院三長」(行政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分別為民進黨前黨主席卓榮泰、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以及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大師兄」卓榮泰黨、政資歷完整且身段柔軟、個性圓融,與賴清德有高度互信與默契,在國會呈三足鼎立且藍白過半數局勢下,以期能發揮為賴推動的政策辯護,同時也要能與立法院維持順暢溝通。鄭麗君於競選期間擔任國政顧問團召集人,統籌專家學者們規劃賴的競選政見,展示出跨部會、跨領域政策能力;龔明鑫為財經學者出身,在蔡政府期間擔綱綠營「財經軍師」角色,也是近年多項重要財經政策的幕後推手。面對藍、白國會席次過半艱鉅的執政挑戰,賴清德富有理念與政策想法且個性「擇善固執」,且對做事、用人高度講究信任感。如今傳出的行政院三長人選,分別擔綱了政治、文化、財經三大領域,三人兩大共通點為「個性溫和」、「身段柔軟」,料能在賴政府初期,發揮「內外調和鼎鼐」、「政策說明辯護」的功能。

日期:2024-04-09

投資理財

看好是「下一個中租」,這檔金融股王殖利率6%!點名3檔私房菜、達人:吃高股息ETF豆腐有訣竅

個股股利政策陸續公布,又到存股族審慎檢視一年存股標的的時間。存股總編輯謝富旭在「鈔錢部署」節目中,欽點3檔有機會吃高股息ETF豆腐的私房菜,包含「下一檔中租迪和」新產、連續27年配101元的華立,以及今年有機會賺2元、但股價才20出頭的群益證。

日期:2024-04-08

產業時事

有狀況1小時內所有人立即回廠!台積電強震後最貴設備零受損、7成生產恢復運作,日經讚韌性強

台灣花蓮3日發生規模7.2強震,全國各地皆有災情,引發全球對晶片巨頭台積電的關注,而台積電在災後不到10小時便宣布,有超過70%的晶片生產設備已恢復運作,也沒有重大機械受損。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證明台灣對此類災難的準備充足,但也提醒外界,身為亞洲地震多發地區的晶片製造業者,所面臨永無止境的風險。

日期:2024-04-05

職場生活

地震把5G搖到剩3G?中華電信斷網災情頻傳 「電話都打不出去」民眾哀號...NCC點名2區影響最重

今(2)日早上7點58分左右,台灣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各地災情頻傳,包括停電、房屋倒塌等,PTT則有大批中華電信用戶哀號5G訊號斷網。NCC表示,強震影響三大電信共172個基地台,預估今天可修復完成。

日期:2024-04-03

投資理財

印度國會大選四月登場 有望助攻股市開噴 印股創新高後拉回 重啟漲勢時間軸曝光

印度股市於今年三月初改寫歷史新高,迎接即將到來的大選行情,法人看好六月前還有望強漲一成。中長期來看,供應鏈移轉、消費升級等利多持續發酵,將引領印度股市維持成長動能。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投資教戰 造紙、水泥、資訊軟體業…受惠概念股盤點 碳權計費時代 三大族群長線甜

(今周刊1424)減碳是長期趨勢,從歐洲、美國到亞洲的開發中國家,強制性碳定價皆是淨零轉型的要素,台灣碳費今年也順應國際趨勢隨之上路。對於部分產業或企業來說,碳費是不可避免的成本,必然會衝擊實際上的獲利;相反地,部分具有減碳或永續概念的產業,在碳權計費的時代,也會帶來利多。

日期: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