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2226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65歲以上「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開打!防秋冬呼吸道感染,打「這針」還有500元禮券可拿

秋冬季節轉換溫差大,除新冠肺炎、流感患者增加,呼吸道的另一威脅「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也蓄勢待發。肺炎鏈球菌已被WHO列為抗藥性高的「超級細菌」,65歲以上、糖尿病、吸菸、高飲酒量及慢性病都是感染高風險群,衛福部疾管署今(11/27)日起開放1958年(含)以前出生的65歲以上民眾施打公費接種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及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疫苗,呼籲民眾快接種!

日期:2023-11-27

產業時事

央行今年再升息半碼或一碼? 為何法人說「台股至少盤整至2023上半年」? 原來Fed動向與台灣關係可大了

通膨與升息可以說是2022年的全球總體經濟主旋律,我國央行今年已經升息兩次、總共調升一碼半。如今美國聯準會9月很可能再升息三碼,使台美利差愈來愈大,台灣會如何反應?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推估,若中央銀行考量要貼近美國動向,下半年可能再升息一碼以上;但若考量下半年國內經濟能不佳,加上年底選舉將近,央行可能只再升息半碼。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則表示,台美經濟連動密切,估計聯準會升息至少會到2023上半年,因此台股很可能再盤整一年,或至少盤整到明年上半年,但這段期間也不至於大跌。

日期:2022-09-12

投資理財

台商回流大爆發!經長:5大產業鏈今年來投資額破千億

因應美中貿易戰,政府推動「歡迎臺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積極為台商掃除障礙,累計到本月初總共通過24家投資案,預估本月投資額可破千億,帶動本勞萬人就業。同時促成「網通設備」、「自行車」等五大產業供應鏈回台生根,奠定台灣20年發展基礎。

日期:2019-04-07

職場生活

HONDA也要漲價、3款車最高漲2萬!Toyota這款爆貴11萬 60萬小車要絕跡了,漲幅一次看

成本壓力真的撐不住了,繼裕隆日產汽車、和泰汽車漲價後,台灣本田(HONDA)12/23也宣布,明年2/1起旗下3款汽車要調漲售價1~2萬元不等。而先前和泰已表示,自明(2023)年元旦起,旗下豐田品牌車系不論國產或進口車款,全面調漲1~11萬元不等價格,平均漲幅達2%,從若把漲價後等領牌相關稅費加總,想買60萬元以下的小車恐怕幾乎是天方夜譚了。

日期:2022-12-23

產業時事

可領1萬元補助金...紓困擴大方案5月6日開放申請 條件與流程一次看

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宣布,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將擴大補助對象,在符合排富條件下,給予舉廣告牌、賣玉蘭花、流動攤商或個人接案等「有工作,無加保者」補助1萬元。

日期:2020-05-05

投資理財

14家金控2024股利預估出爐!兆豐金、富邦金、國泰金…4檔股息殖利率將逾4%,龍年會補漲?

14家金控去(2023)年全年獲利出爐,全體共賺進3,652.79億元,相於較前(2022)年的2,832.11億元,年增率直逼三成,來到28.98%,改寫金控史上第三高紀錄,計有8家獲利突破200億元,金控總股息上看2,000億元。

日期:2024-02-06

財經時事

二級警戒延長!戶外運動、室內外特定對象拍照可免戴口罩...

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宣布,自今(2021)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日期:2021-10-17

產業時事

尼可拉斯凱吉破產》不擅理財敗光41億家產 昔日影帝成「鬧事遊民」遭轟出餐廳

曾拿下「奧斯卡影帝」的好萊塢57歲知名巨星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近年因不擅理財、投資失利,為了化解破產危機的他,任何片子都願意接,也導致拍出品質參差不齊的作品,慘被封「爛片王」稱號。最近尼可拉斯凱吉,被拍到在餐廳喝到酩酊大醉、大罵餐廳服務生,邋遢模樣一度被誤認是遊民遭轟出餐廳,昔日風光模樣不再、41億家產散盡,令人唏噓。

日期:2021-10-06

投資理財

這手法「每坪坑你三倍價」!專家教戰:預售屋簽約前,一眼看穿建商合約裡的「蓄意」

買房過程中,即使找到了心目中理想的房子,簽定合約時仍需要小心謹慎,以免後續交屋時出現糾紛。House123執行長邱愛莉強調,在密密麻麻的條約中,付款條件、工程期限以及履約保證,必須特別留意。

日期:2023-05-11

產業時事

新制補闕漏仍挨批打假球 加徵空屋稅或可解套 囤房稅2.0 為何52萬囤屋族沒在怕?

蔡政府執政7年多,終於正視過去不願面對的囤房問題,趕在卸任前提出改革方案,但內容被外界質疑打假球,僅是選舉「反射動作」,這項新制為何無法落實居住正義?

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