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49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競爭力

網購年逾2億件,浪費多少紙箱?他倡議「循環包材」把選擇權交還消費者,立志讓台灣變「循環島」!

你今天網購了嗎?網路購物方便又快速,但為保護產品總有過多包裝,據環保署統計,2021年全台耗用約2.2億件網購包裝,推估2030年將翻倍。「實體購物可以自備容器、環保袋及環保杯,那網購包裝材質是否也能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日期:2023-05-25

產業時事

共創和諧共存!協和更新計畫實現「四贏」,台電:期盼社會各界支持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今(25)日將進行環評第五次初審會議,台電表示,協和更新計畫兼顧友善環境及海洋生態,於去年提出「東移方案」,填地面積及填方量也大幅減少,原本各界關切可能受影響的潛堤區珊瑚,將可保留下來,並落實永續發展目標SDG14及海洋永續,將生態保育概念納入工程設計,努力達成珊瑚零淨損失之目標。對於基隆港的影響,也透過科學模擬找到安全可行的操航情境及模式,未來藉由有效管理絕不塞港。台電強調,協和更新計畫可實現「穩供電、減空污、護生態、港安全」四贏局面,盼社會予以支持。

日期:2023-05-25

產業時事

他胸悶送醫搶回一命,買大樂透中1億元豪捐一半!為何也捐大甲鎮瀾宮?幸運兒親解曲折過程

大樂透112000033期在今年3月14日開出,頭獎1億「1注獨得」開在台中市大甲區「鑫穩贏彩券行」,台彩周一(5/22)公布中獎人身分,為1名50多歲傳產業主管,只花200元就幸運中頭獎。據了解,獎金1億扣掉20%稅金,實拿約8000萬,但他豪氣捐出3940萬,這也是台彩有史以來捐款比例最高的一位。

日期:2023-05-23

投資理財

520後台股還能再漲?分析師統計過往7次指數走勢:「這類股」可逢低布局

台灣4月PMI指數為42.8,達到創編以來次低紀錄,僅高於1月的40.4,其中新增訂單已連續二個月緊縮,指數續跌至40.6,整體接單環境惡化。不過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4月指數續揚2.6至55.8,台灣目前環境呈現外冷內溫。

日期:2023-05-21

投資理財

存ETF比金融股更夯!除了0050、0056、00878以外,還有17檔熱門ETF一表掌握

台灣ETF投資市場近年來大爆發,除了國內ETF掛牌檔數檔數突破236檔、總管理資產規模超越2.71兆元,寫歷史新高,每月定期定額買入ETF的戶數更達80萬戶,同樣寫下歷史新高。

日期:2023-05-14

產業時事

她「喂」一聲,台企業家被騙走2100萬!Telegram號稱加密對話,為何還能盜用?詐團手法曝光

號稱對話加密,具備強大通訊安全的通訊軟體Telegram,在近來遭到詐騙集團盯上,透過盜取帳號向他人詐財。連一鮑魚前董事長、投資公司負責人鍾文智近日在Telegram上,被詐騙高達2100萬,他指出詐騙集團擷取友人語音,加上友人曾提過要借錢,因此相信並匯款,沒想到卻是一場騙局。鍾文智希望以自身案例讓外界知曉,提醒民眾一定要認識詐騙集團的可怕,遇到類似事情時絕不能掉以輕心。

日期:2023-04-30

職場生活

爸爸臥床9年看護費600萬...「父母兩場病,燒掉1千萬」給我的警醒:退休後守老本的4堂金錢課

「他對你好,是因為你有錢。」如果有一個人因為錢對我好,那我真的要感激他,還會對他加倍的好。看看天下,「要你錢還傷害你」的人例事例有多少,連親生子女都可能要你錢、偷你錢、搶你錢、設計移轉所有權,而且連個好臉色都沒有。既然是「你有錢」造成「他對你好」,在這樣動機明確的關係中,你要怎樣演好有錢人角色?你需要保護自己嗎?你有必要看輕對方或離開對方嗎?試做以下習題。

日期:2023-04-25

產業時事

Google大砍1.2萬人,高層卻賺飽飽...執行長年薪逼近70億天價,想賺一樣多?得工作逾7千年

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要大裁員,但其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去年薪酬卻超過2億美元。在科技業前景轉弱之際,這種「上肥下瘦」境況引發諸多爭議。

日期:2023-04-24

職場生活

用一杯咖啡和地球共好 台灣靠2關鍵登Nespresso全球永續資優生

台灣Nespresso用一杯咖啡和地球永續共好,致力推動完美咖啡旅程,讓回收膠囊鋁殼成為讓人愛不釋手的時尚生活用品,咖啡渣則變身再生農業新秘密武器,幕後推手Nespresso台灣事業部總監盧翰霖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如何透過簡化流程並賦予行動意義使命,打造完整咖啡膠囊回收管道,讓國內回收率8年成長6倍,成為超越全球平均值的資優生。

日期:2023-04-22

產業時事

「限溫令」沒要開罰、業者先做再說!圓山飯店用這模式年省600萬,學者開節能三帖藥

世界地球日前夕,新版「冷氣適溫運動2623」(限溫令)議題在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指未來經輔導後沒改善,最高可開罰10萬元,引發議論。不過經濟部、能源局隨即多次澄清,強調新制上路是以輔導優先,目前並無罰則,後續會視試辦方案而定,並無正式納管時間表。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提出3點建議,首先是「上行下效」,例如此措施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時就已實施,且在總統府內要求氣溫超過28℃才譨開空調。第二,提供經濟誘因,例如要有合理的能源價格,不應過度壓抑電價;第三僅道德勸說而缺乏強制力或罰則,節能政策效力恐有限。梁啟源直言,若政府因擔心會有民怨而不敢落實政策,就無法解決問題,「什麼政策都會有代價」,政策只考慮不得罪人,將難以落實並達成政策目標,一如交通規則若沒有罰鍰等,用路人就不容易願意主動守規則。

日期: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