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22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財經時事

榮鴻慶逝世享嵩壽100歲/台灣最資深銀行家見證金融史,來看上海商銀百年崛起的秘密

20220304編按:上海商銀榮譽董事長榮鴻慶昨 (3/3) 在香港住所於睡夢中過世,享嵩壽100歲,上海商銀規劃於台北總行設立追思會場,開放員工悼念。1923年出生的榮鴻慶,上個月才過完農曆生日,和家人歡慶百歲大壽,據了解,榮鴻慶過世前頭腦還很清楚,早上還講了笑話,沒想到晚上榮鴻慶就離世。榮鴻慶見證兩岸三地金融發展史,在上海商銀擔任董事超過半個世紀,是台灣最資深的銀行家,年年股東會他都會親自到場,和股東們碰面。榮鴻慶擔任董事長,掌舵上海商銀30年最大的心願就是推動上市,終於在 2018 年掛牌,是當年度台股最大上市案。榮鴻慶因為年事已高,去年將董座交棒給常董李慶言,創金融業任期最久、最年長董事長的紀錄。(原文刊載於2018/1/4,更新時間為2022/3/4)

日期:2022-03-04

麥克連 ─ 給想以法人角度思考投資的你:看懂法人佈局

【麥克連】20220228產業個股追蹤:烏俄戰爭之下的台股盤勢最新預測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2-28

產業時事

俄烏衝突釀全球資產傷害? 陶冬:如果「這兩件事」沒發生,就只是短期的噪音

上周全球資產市場的情緒圍繞著烏克蘭局勢而大起大落。美國總統拜登預言的16日俄羅斯入侵並沒有發生,不過他又給出了新的預言日子。俄羅斯總統普丁剛說完撤軍,衛星顯示俄烏邊境的戰鬥直升機數量仍在上升。曾經是喜劇演員的烏克蘭總統,努力地向世界講述一個悲劇故事。

日期:2022-02-20

產業時事

傳台積電美國進度大delay! 新廠裝機延後六個月至明年Q1 原因「這三個」

日本經濟新聞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說法報導,台積電(2330)美國亞利桑納州建廠進度延後了3~6個月,台積告知供應商把預定裝機時程從今年9月延後至明年2月或3月。原因主要是美國勞動力短缺、美國本土疫情變化,加上需要申請多種建築執照的流程繁瑣。若真如此,這可能打破了台積電向來引以為傲的精確擴產時程,也就是從新廠破土到投產大約兩年。

日期:2022-02-15

產業時事

「領導16年裡我犯了5個錯...」奇異前執行長第一手剖心自白:多希望有更常說「我不知道」

美國百年企業前執行長傑夫.伊梅特首次公開完整自白,闡述帶領奇異(GE)16年來的心路歷程外界評判他把奇異從頂峰推落懸崖,他一一駁斥,並供出當年那些不能說的第一手內幕!

日期:2022-02-11

公投專區

讀者投書:別讓美豬公投成為台股「灰犀牛」

財經界探討經濟金融問題時,經常會提到「黑天鵝」(black swan)與「灰犀牛」(gray rhino)風險。「黑天鵝」指的是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灰犀牛」則是影響巨大,極可能發生,事前經過一連串徵兆與明顯證據後所發生的危機。

日期:2021-12-15

產業時事

400年前預言病毒爆發 傳奇先知再曝2022年8大災難

法國先知諾查丹瑪斯(Michel de Nostredame)在西元1555年的著作《百詩集》(Les Prophéties)中,預言百年間的國際軼事,例如希特勒崛起、911恐怖攻擊等事件,而行醫多年的諾查丹瑪斯歷經歐洲黑死病大流行後,也曾在作品裡提到「Delta」與「Omicron」等病毒名稱,並預言2022年未來可能發生的8大災難。

日期:2021-12-11

今周刊25周年慶專區

獨家視角 看見企業家的高度與內心世界

2007年3月科技首富郭台銘在歷經喪妻兩年的悲傷沈寂之後,首度內心完全告白,這期封面故事《鴻海郭台銘的愛情與帝國》,震撼各界。

日期:2021-11-05

產業時事

90歲張忠謀當著AIT面前「唱反調」:美國想重新建立在地半導體供應鏈 「不大可能!」

現年90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昨(26)日在玉山科技協會20周年慶祝大會的晚宴上直言,美國人想要時光倒流,重新在本土建立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以提升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市佔率,「不會是個可能的任務」。他認為,就算美國願意砸下數千億美元,效果及成本也可能不如現有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張忠謀也不點名地重申,他不贊成台積電去海外設廠,因為台灣人從台灣管理海外晶圓廠的成效及權威,都不可能比得上以前美國人從美國管理海外事業的程度。

日期:2021-10-27

產業時事

華航貨運衝進全球前五大! 高星潢:先存活下來 才能有下一步

歷經疫情衝擊,全球航空業大洗牌,在旅客飛行意願最低落的時刻,華航善用貨機、客機載貨的優勢,在產業一片慘澹之際穩住陣腳。

日期: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