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放風的暑假時光,別只懶懶地躲在家裡吹冷氣,計畫一趟親子小旅行,可以了解動物習性長知識,或乘坐假日限定的觀光火車、逛自強號裡的冰店和麵包店,再走進能避暑納涼的步道探索,感受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在旅行中留下親子間的趣味回憶。
日期:2025-07-16
難怪鐵飯碗沒人要!軍公教待遇1年不如1年,讓愈來愈來多人對投身公職卻步,曾當過老師的理財專家就發現,近年公務員的焦慮感確實愈來愈明顯,不僅當了15年的資深公務員月薪不到6萬元,還有退休老師月退俸被大砍一半,有人甚至被迫只能靠多兼課、兼職補貼生計,直到退休都無法好好養老。
日期:2025-07-16
編按:你是家中的老大、老二、老么?還是獨生子女或雙胞胎?「在家排行」與「家庭角色」,為我們帶來什麼影響?以下這些描述,是否讓你看見自己的影子?或是想起某個熟悉的人? 【身為老大】從小背負各種期待,學會忍耐與扛責任,通常是師長眼中的好孩子、乖學生。看似是家中的「英雄/英雌」,其實是長期自我壓抑的「犧牲者」。 【身為老么】自小備受寵愛,是家人眼裡永遠長不大的「小可愛」。時而任性,時而依賴;面對挑戰容易退縮,難以展現領導力。 【身為中間孩子】夾在老大與老么之間,總覺得自己沒什麼存在感,於是學會獨立,成為「旁觀者」。這份堅強與灑脫,讓你在團隊中傾向與大家保持一定距離。 【身為兄弟檔】在男人堆中成長,容易對女性抱持某些幻想,例如「女生房間都很乾淨」、「睡覺時都穿可愛的睡衣」、「身上都香香的」(???)。 【有弟弟的姊姊】一邊照顧弟弟,一邊把他當「家僕」(?)使喚。進入感情後可能不自覺太過強勢,讓另一半感到壓力。全心全意的付出,卻換不來對等的回報…… 【有姊姊的弟弟】在姊姊的「調教」下,與女性相處輕鬆自如,身邊不乏女閨密。但是否被當成「男人」看待,就很難說了……看似平凡的兄弟姊妹關係,其實是一段與生俱來的競爭關係。它悄悄形塑出我們的性格,也深深影響著工作與感情,讓我們面對同事、伴侶時,總會不自覺重現兒時的兄弟姊妹角色。
日期:2025-07-15
編按:大戶透過充足的資金、做足功課以及多個帳戶買賣股票。然而,操盤最終目的是賣出高價股票,才能賺錢。為了賣出,大戶必須誤導市場,讓散戶相信股價會持續上漲,否則賣不掉,最後就血本無歸。不過突發事件難以預測,例如金融風暴襲擊股市、導致股價暴跌,大戶在操盤的前期也是無法預測,最終導致多個大戶巨額虧損,甚至負債累累。
日期:2025-07-15
請為我做一件事。我希望你先回答這個問題:「要多少錢才能對自己的財務感到安心?」腦中跳出一個特定數字後,再往下繼續閱讀。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比我現在擁有的多一點點。」 但這是個陷阱。事實上,「多一點點」遠遠不夠。
日期:2025-07-11
東西方教育觀念大不同,旅美作家「旅行沙舟」在Dcard上一篇「電梯裡的美式教育」文章,寫道在芝加哥長住的日子裡,常經歷到許多不同的生活體驗與文化衝擊。其中,在一次搭電梯的經驗裡,一對白人母子的互動,讓他有了意外的體悟。
日期:2025-07-11
以下這個實際案例,請幫我看看這位賣水果大哥「做錯了什麼」?新竹竹東有一位60幾歲的大哥病患,他平常的工作就是在傳統市場賣水果。水果攤販通常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賣不完的水果都會帶回家自己吃。不僅如此,吃不完的,還要每天請太太打成果汁當早餐喝,難怪他的血糖9年多來總是控制得很不理想,「高血糖問題」嚴重到腎功能只剩下一般人的一半。
日期:2025-07-10
我是減藥藥師胡廷岳,畫面切換到現在,我爸媽竟能從「不願意健康」開始,變得「自願」調整飲食習慣、自己去報名運動課程、還能天天量血壓、測血糖、自己預約回診、月月報平安……我到底怎麼辦到的?我真的無法想像,身為獨生子女的我,家裡也沒什麼財產可以繼承,若還要長期照顧臥床家人將會是什麼模樣。而我,竟還有機會「逃過」雙親臥床照顧。大部分的人遇到臥床問題,應該都會與我一樣力不從心:爸爸罹癌後緊接著臥床,媽媽負責照顧後也忙到差點倒下。理論上保障家人健康、負責預防家人失能這件事情,理應是交給兒女、甚至是考上藥師的我來對吧?喂,考上國考藥師這時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日期:2025-07-10
一九六○年七月十一日,哈波.李的首部著作《殺死一隻知更鳥》出版。書中傳達法律平等的信念,靈感來自父親對女兒的言行教育,更激起人們對正義典範的嚮往。
日期:2025-07-09
編按:《熱手效應》由《華爾街日報》記者班・柯漢(Ben Cohen)撰寫,結合運動心理學、行為科學與真實案例。作者從籃球場上的經典瞬間出發——NBA超級巨星史蒂芬.柯瑞在一場比賽中飆進54分、11顆三分球,創下歷史紀錄的瘋狂表現——帶我們進入關於「熱手」的深層探索。當你手感發燙、連連命中,那真的只是運氣好嗎?究竟是什麼讓人連戰皆捷、一舉翻身?從NBA球星到億萬富翁、從梵谷到創業家——揭開成功風光時刻背後的祕密武器,那就是「熱手效應」!人類有沒有可能不斷複製成功,減少失敗機會?幾十年來,體育界、經濟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統計學家,試圖解開一個謎題:熱手效應到底存不存在?
日期:202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