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編按:四大公投即將在12月18日投票,其中涉及民眾食安健康、國際經貿整合、國內養豬產業競爭力等諸多層面的「反萊豬」公投案,最受台灣民眾與國際關注。早在公投議題發酵之前,《今周刊》就已注意到,開放萊豬與否,直接影響台美經貿關係與簽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度;但在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之前,政府必須先在食安管理政策與產業升級方案上,取得社會信任,以降低民眾疑慮。基於這兩項原則,編輯團隊多次製作深入報導,針對開放萊豬及其配套提出政策建言。公投倒數階段,《今周刊》特地從資料庫當中精選出與這次公投爭點最相關的報導內容,期望協助讀者獲得充分資訊,進而做出審慎判斷。----------------------------------------------------------------------------------------------青年返鄉踏入養豬產業,有人用巧克力入飼料、有人走遍全台只為飼育新品種,他們帶著新觀念與新科技,想提升台灣豬肉層次與風味,在競爭市場中靠特色取勝。
日期:2021-01-06
再過幾天就要揮別2020年,明年元旦有許多重大民生新制上路,包括口罩實名制的「加量又降價」、開放萊豬進口、基本薪資及勞保費率調漲等措施,攸關國人的荷包,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
日期:2020-12-25
市售嬰幼兒米餅鎘含量超標,再掀食安疑慮!不少家長擔心外食、加工品不健康,選擇買市售米回家自行烹煮。由於目前市售米鎘含量標準為0.4ppm,嬰幼兒食用標準僅0.04ppm,恐讓嬰幼兒長期超量攝取鎘。農委會、環保署與衛福部今(17)日聯合召開記者會,面對媒體提問,衛福部次長薛瑞元先是強調,0.04ppm是對廠商的規範標準,家庭自製的不在管制範圍內,並數度保證,訂定標準已參考所有年齡層的食用量,「嬰幼兒吃0.4ppm白米熬的粥沒有問題」。薛瑞元表示,依照WHO標準,每人每日每公斤鎘容許耐受量1微克,而依我國規定白米的鎘限量標準為0.4ppm,「以10公斤的幼兒來算,一天要吃2.5公斤的米才會超量」。不過,衛福部食藥署會後澄清,WHO針對鎘提出暫定每月容許耐受量,每月每公斤體重是25微克,以稻米0.4ppm計,10公斤的幼兒每個月吃625克的米以上、一天約21克的生米以上就會超標。
日期:2020-12-17
農委會每年舉辦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徵選活動,今年共有15位優秀菁英當選,榮登本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其中更有多位農友透過品項與產業型態的創新,善用智慧科技、自創品牌及循環經濟等優勢,為自家的優質農產開創新價值!
日期:2020-12-04
世上少有料理能像泰菜這般,把香料和食材的組合玩得如此出神入化,在台灣,不少人著迷於泰式料理的酸辣個性,不僅飛去在地取經,更把特色地方料理引入,從家常美食、庶民小吃到「餐酒搭」,非酸即辣的濃郁口感,無一不征服台灣人的胃。
日期:2020-11-04
自明年元旦起,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將開放進口;對此,教育部日前宣布,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供應膳食,一律使用具國產追溯標章的優質豬肉、牛肉食材,甚至強調會訂出罰則,確保師生吃到的是國產肉品,但進一步觀察可發現,想「阻擋美豬進入校園」,仍有3大問題待解。
日期:2020-09-23
政府於2021年1月1日,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但因消費者缺乏信心,餐飲集團與食品業者紛紛表態不會考慮引進美豬。
日期:2020-09-02
農曆7月有中元節、農曆8月有中秋節,直到過年前都是台灣食品內需股的旺季。趁著這段時間,有哪些值得進場布局的食品內需股?
日期: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