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英國國防大臣的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認為,西方國家很長一段時間,姑息中國各種喬取豪奪的行為,天真以為擴大對中國的經貿關係,就能促進中國政治體制變化、與國際接軌,成為更接近西方眼中的自由民主國家,沒想到早就被北京看破手腳。「這種天真想法讓我們嚴重誤認,以為我們可以促進(中國)改變。」他以英國政府近幾年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指出,姑息不會改變獨裁思維,「你愈努力改變自己行為,嘗試要讓對方(中國)以理性相待,他們眼中只看到(你的)軟弱,可以用來佔你便宜、更用力壓迫你,而且壓迫你更深」。威廉森也認為,國際社會通常只注意講話大聲的國家,因此他呼籲台灣要積極對外發聲,讓更多國家了解台灣當前處境,以及對全世界的貢獻。
日期:2025-07-15
李大維縱橫外交沙場四十餘年,信仰現實主義的他,清楚誰是國際上的老大、台灣該跟誰打交道。然而,在他冷靜務實、專業靈活的外交手腕背後,始終不變的,是一顆赤誠浪漫的愛國心。
日期:2025-07-09
一八四○年六月十二日,伊麗莎白參加世界反奴隸大會,因性別被拒於門外。她受到激發,從此投身女權運動,用一生奮鬥,為女性爭取參政與投票權。
日期:2025-07-02
捷克軍情局近日揭露,副總統蕭美琴去年當選後訪問捷克期間,曾遭中國大陸外交人員跟監、騷擾,甚至計劃以衝撞車輛方式進行恐嚇,引發美國國會高度關注。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與中國特別委員會分別於當地時間6月29日發聲,嚴厲譴責中方行為,並指這種行動已超越外交,構成赤裸裸的政治脅迫。
日期:2025-06-29
防災議題近期網路熱度提高,主要是日本漫畫家竜樹諒描述其夢境,預言7/5大地震將發生比311震災更嚴重的地球級大災難,其二,是美國政府與國會議員已多次提及,中國要求在2027年前做好攻打台灣準備。值此天災頻仍、全球地緣政治情勢緊張之際,全民要如何備妥各種緊急避難、維生物資,成為當務之急。《今周刊》根據國防部、內政部、各縣市消防局、黑熊學院等官方、民間單位提供的公開資訊,彙整出避難包、防災包的整理要點與清單,提供參考與準備。
日期:2025-06-26
美國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周二 (24 日) 出席國會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指出近期通膨與勞動市場表現將影響貨幣政策方向,儘管當前尚未啟動降息,但若通膨放緩、就業市場惡化,不排除提前降息的可能性。他也強調,部分關稅效應預期將自 6 月至 7 月數據中開始顯現。
日期:2025-06-25
《路透社》周一 (6/23) 援引一位美國高官的話報導,中國 AI 企業 DeepSeek 正在協助中國的軍事和情報行動,並稱這家企業試圖利用東南亞空殼公司,獲取美國規定不能運往中國的輝達晶片。這些指控標誌著在美中技術競爭和更廣泛的貿易緊張局勢下,華府對中國 AI 公司審查正顯著升級。
日期:2025-06-24
以色列愈戰愈勇過去百年以來,從一戰、二戰、韓戰、越戰⋯⋯戰爭總是摧枯拉朽,造成巨大的損失和破壞,人們都害怕戰爭,台灣的民眾過去七十餘年都在戰爭的陰影下生活。
日期:2025-06-22
路透報導,美國政府4月初延後對等關稅寬限期至7月8日,總統川普11日表示,他有意願延長最後期限以利完成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不過他也認為或許沒必要。他預計一到兩周內發函貿易夥伴說明協議條款。
日期:2025-06-12
韓國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贏得韓國總統大選,這位韓國新總統的崛起歷程有如電影高潮迭起,從清寒的血汗工童工一路苦讀成為人權律師,從政過程中還曾被刺殺,最後終於當選總統,不過身上仍有不少司法案件。剛從韓國觀選返台的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洪耀南接受《今周刊》訪問時分析,李在明的庶民形象鮮明,不過他非主流派系、未歷練外交、經濟體系,在目前美中對抗、地緣政治詭譎的國際情勢下,需要有相關人才協助。回到台韓關係,洪耀南則分析,李在明有一些「親中」的標籤,應該要更深度解讀,避免誤判。而他提名的新任國家情報院院長李鍾奭,最近剛發表一篇有關賴清德面對中國威脅的文章,顯示李在明雖然缺乏國際事務經驗,但團隊中仍有了解台灣所面對的壓力、對中國擴張抱持警覺的人。
日期: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