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階搜尋: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產業轉型契機浮現!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三部會聯手超前部署,打造「2020「臺灣循環經濟週,以系列活動引領產業邁向綠色復甦之路,討論如何「動靜整合驅動綠色復甦」,解開循環體系環節,帶動產業建構全循環系統,擘劃下一個「20「年台灣綠色新願景。
日期:2020-12-25
根據經濟部統計,2019年電子購物營業額已飆升達2078億元,若以單筆平均消費2000元估算,一年至少產生逾一億個物流包裝箱與塑膠包裝袋。這個數字,換算下來,相當於一年會產出超過一億公斤的碳排放量,需要種植約2000棵樹才能吸收。而且,這些數字在2020年,還會因為COVID-19疫情導致網購數量激增,有機會再刷新歷史紀錄。
日期:2020-10-30
你可曾想過,甘蔗渣、鳳梨葉、香蕉樹幹,乃至於咖啡渣、葡萄粕等,這些過去得額外花費人力物力處理的農業廢棄物,事實上可被賦予第二、第三生命,搖身變成時下最夯環保材?位於南投的鉅田潔淨技術(後簡稱鉅田),致力於將廢物變黃金,以不砍樹、不製造新耗材情況下,研發各種植物性纖維吸管、杯蓋、餐具刀叉,取代一次性塑膠,獨家技術不僅是海外發明獎常勝軍,環保產品行銷全球30國,搶攻破億循環經濟財。
日期:2020-10-29
中聯資源公司以妥善利用資源的角度,深入思索各項煉鋼副產品的永續應用價值。近年來,中聯資源公司善用轉爐石資源化產品的材料特性,應用在鋪設道路之瀝青混凝土粒料及水泥生料等循環資材,充分發揮經濟效益及提升工程品質,不僅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也對環境永續貢獻一份心力。
日期:2020-07-27
上篇文末提到,能源結構僵化難解的現況─電價過低,能源被無感地浪費;而若電價反映真實成本,又造成企業及人民反彈─實是源自長期餵養我們的線性經濟思維。那麼,「產品即服務PaaS, Product as a Service」真的能作為突破能源窘境的一個解方嗎?
日期:2020-07-09
地球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降低智慧型裝置對環境的衝擊,業已是科技產業重要課題。以蘋果為例,它提出「封閉循環供應鏈」並落實之,延續資源材料的生命。
日期:2020-06-17
「節能省碳」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標語,但節能在台灣的實際操作上,常常像是個死胡同,用盡氣力地推動,直到發現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這是為什麼呢?
日期:2020-06-15
2015年是循環經濟研究蓬勃發展的分水嶺,但循環經濟並不是為了推翻先前相關學科的論證成果(包括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產業生態學等),而是創新技術來減少殘質排放,同時也思考以更有創意的商業模式來減少耐久性財貨的持有率或提高使用率;更重要的是,在污染者付費、受益者付費的原則下,藉由適當的誘因機制來確保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公平,為社會創造循環型商機、更高的附加價值和工作機會。總之,循環經濟有其不可悖離的發展原則。
日期:2020-06-02
自今年起,「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這個關鍵詞變得有點熱,一般對於這個關鍵詞或多或少有些模糊的認知,究竟這代表何種意義呢?就字面意義上來看,可拆解為「循環」的「經濟」,因此本質上是討論「經濟成長模式」,而「循環」為這種經濟模式的思維主軸。
日期:2020-05-27
本該溫煦宜人的春季,在甫邁入五月,台灣各地就屢屢創下極端高溫的紀錄─在室內吹冷氣、躲避火熱豔陽的時刻提早報到,夏季越是漫長,我們對冷風的依賴就越是無可自拔。
日期: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