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企業研究院與臺大管理學院、臺北商業大學、臺大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中華企經會等志同道合的機構,6月21日在臺大管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AI新時代的領導與治理》研討會,吸引200多位關心AI新時代多面向的學術、企業、科技、社會等多方面領導人及中高階主管等,共聚一堂熱烈討論。
日期:2025-07-01
我出生在中南部傳統家庭,真的有超多禁忌,晚上不能刮鬍子、剪指甲,我一直遵守到去德國都沒有這樣做,小時候我當乩童的叔公說,做這樣的事情會害父母折壽。我並沒有直接聽到我叔公講這樣的話,他的神壇中我的二叔是桌頭,我叔公變成神明講那些話,沒有半個人聽得懂,但我二叔可以翻譯,會這種語言可能比會德文還要強,這是翻譯神明的語言。
日期:2025-06-27
一一四二年四月三十日,艾洛伊絲終於再見阿伯拉爾,他卻已成遺體。回望這對戀人以書信挑戰愛情與信仰界線的過往,他們透過理性撼動教會。
日期:2025-06-04
一一四带年六月二日,阿伯拉爾被教廷設局宣判為異端,但他不因此放棄宣揚思想。他孤軍奮戰,與主流大軍舌戰,用邏輯質問權威,在愛情中抵抗命運,為後世哲學鋪路。
日期:2025-05-28
中視董事長盧秀芳、台中市新聞局長欒治誼、數位發展局長林谷隆將參與「海明威深度閱讀與媒體素養青年營」,與百位高中生面對面對話,營隊以「AI時代下的真假訊息攻防」為主題,學生將化身「一日大學生」,進入東海校園參與主題演講、新聞座談、媒體識讀講座與青年沙龍等課程,從新聞生成、內容操控到價值判斷,深入剖析假訊息如何運作,並學習在AI內容混淆的環境中辨識真相。
日期:2025-04-21
編按:許毓仁日前參加由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的牛津辯論會(Oxford Union Debate),辯論主題是:「本院相信台灣的未來在於與中國統一」(This House Believes Taiwan’s Future Lies in Unifcation with China)。許毓仁代表反方,他採取反證法的策略,引述歷史事實,指出台灣從未被指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強調,台灣未來應由2300萬人民決定,而非掌握在任何一個政府。 辯論過程中你來我往,充滿英式幽默嘲諷,酸言酸語更是常態。辯論結束後,結果反方以265:152,獲得勝利。許毓仁表示,會後有很多牛津學生、校友跑來,感謝他為台灣發聲,許毓仁則說:「我只是說我深信的事。」最後,許毓仁感性在臉書寫下:「我內心很激動,心想一個從高雄夜市長大的小孩,何德何能能在牛津辯論會上發表演講,時已過午夜,牛津的街道上依舊熱鬧喧囂,大圓的月亮高高掛著,我的身影映照在牛津的街道,對於未來的路更加確定。」
日期:2025-03-28
傳統書店大多是被動地等待客人上門買書,在書店文化多元發展之下,「新世代書店」應運而生。它們主動用各種活動或新媒體作為媒介,將知識傳播出去,用更多元的方式開啟民眾對閱讀的想像。
日期:2025-02-12
許陽明與我的團隊,這三十年來參與搶救文化資產,成功指定與登錄為法定的文化資產,已經超過一百多件。其中很多指定的過程,如蔡瑞月舞蹈社、台北酒廠華山文創園區、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總督府氣象台阿里山觀象所、原日軍台南衛戍病院(成大力行校區),到現在我國最大的國定古蹟鐵道部台北機廠等等,都充滿了激烈衝突與論戰。因此許陽明在其超過三十萬字的新書《從日治「天狗庵」到民國「中山樓」-北投·草山溫泉歷史「再發現」物語》中,特別寫下「重大的文化保存案,總是周旋在意識形態、政治與經濟的糾葛及利害之間」。許陽明也說「如果凱撒是指公權力,而繆思是指創意發想與公共討論,則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很多時候,總是凱撒與繆思之間思辯與交手的結果…但凱撒公權力的舞使,如何與繆思攜手相處並進,則永遠是一項課題。」所以我特別內舉不避親,為許陽明的新書,寫了一篇長文《「凱撒」與「繆思」之間的思辯與交手》,特予推薦這本許陽明花了四年時間書寫,近年出版界難得一見640頁,超級大部的新書。
日期:2025-01-02
賴清德出席《今周刊》總統與青年論壇,大談教育理念,更與青少年針對四大議題交流、思辨,從技職教育聊到中共滲透,宛如一場大型公民課。
日期:2024-11-20
《公投法》修法排入立法院議程,國民黨重提綁大選,還將官員的政治責任擴大為法律責任。公投制度的檢討,不該被政黨結合選舉進行政治操作,否則無益公共政策的民主論辯。
日期: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