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00881 00878 00900
搜尋條件:意識型態
搜尋指定關鍵字:
搜尋結果排序規則:   最新       最相關
顯示結果筆數:
搜尋結果限定年份 :  
 ~ 

共有46項結果
搜尋日期:
產業時事

「韓江配」對上「堃昌配」…民眾黨手握8票怎麼打這局?立院龍頭之爭4套劇本等著上場

新國會將在2月開議,民進黨主席、準總統賴清德周二(1/23)以「學長」身份到立法院備戰,和黨內新科立委分享「朝小野大」時的經驗,並提出三點勉勵,包括自我期許國家新的力量、不忘初衷專業問政、團隊共同合作。此外,國民黨團傳將邀請賴清德赴立法院進行「即問即答」式的國情報告,民進黨表態若依法、合憲,會尊重立院共識。學者曲兆祥認為,主因還是新國會與第10屆單獨過半不一樣,民進黨因此願意如此釋放善意。藍綠白國會龍頭之戰摩拳擦掌,藍推「韓江配」,綠推「堃昌配」,曲兆祥分析民眾黨態度是關鍵,劇本有四種,第一是8席立委都投給自己,第二是分裂投票(院長、副院長分別支持不同政黨)、第三種是全投藍、綠其中一黨,第四種則是投給自推人選。

日期:2024-01-23

產業時事

政見會/賴清德:塭仔圳重劃能建1萬戶社宅,為何侯友宜只蓋2100戶?「新北沒能力可以給我做」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今(26)日在第二場公辦政見會第一輪發言時提出,社福、教育、住宅等三項政見。他強調,未來也會以8年為期規劃,興建13萬戶住宅,包租代管會有13萬戶。他還批評新北市推動的塭仔圳重劃,面積共有400公頃,只要拿5%土地蓋社宅,就可以再增加1萬多戶的社會住宅,這遠比目前侯友宜只規劃2千1百戶要來多的多。如果侯市長他不願意、無能力這樣做可以把土地用原價賣給中央,由他來興建。

日期:2023-12-26

產業時事

政見會/柯文哲誓言解決108課綱!搶救被教改犧牲的師生、家長:意識型態已大舉介入教育

2024總統選舉第二場政見發表會今(26日)舉行,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於首輪發言聚焦教育政策,痛批民進黨執政後,108課綱引發各種混亂,連北一女老師都批評,並嗆民進黨最大問題是意識形態大舉介入教育、政治力公然介入大學自治,提及台大卡管案、林智堅論文事件等。

日期:2023-12-26

產業時事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去世,享嵩壽100歲!德國猶太裔難民出身,從甘迺迪到拜登他當過12任總統顧問,為何一生毀譽參半?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11-30

產業時事

阿根廷選出「網紅名嘴」總統 荷蘭極右派贏得國會大選 賭爛票決勝 全球政治陷「川普化」危機?

阿根廷與荷蘭大選,政治極端分子都贏得最高選票,引爆全球政治「川普化」的疑慮。不過,阿根廷與荷蘭病灶迥異,選民的「賭爛票」才是亂象的根源。

日期:2023-11-29

產業時事

國民黨、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史上最好」?提名保守、固基本盤、穩地方勢力…盤點安全名單特色

隨著2024大選日程進逼,民進黨、國民黨兩大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已底定,民眾黨的名單也將在周三出爐。學者鈕則勳先從兩黨名單檢視,認為國民黨和民進黨都是在顧基本盤,例如綠營名單中有不希望兩岸溝通的角色,藍營則是政二代、地方勢力色彩明顯。學者施正鋒則是認為,民進黨的名單平衡派的色彩明顯,整體提名保守,偏向守勢;國民黨名單則表現出想培養下次參選縣市首長的人選,但在地方派系多有著墨,也有考量是若中央的總統選情崩盤,至少要能守住地方的盤。師大東亞所教授范世平認為,民進黨此次不分區安全名單不少是連任者,可能是擔心若立法院席次無法過半,面對在野黨強烈質詢,需要有經驗老道的立委幫忙攻防,缺點就是缺乏新意;而國民黨名單雖全非連任,但其中不少是政二代。

日期:2023-11-21

投資理財

專訪》趨勢變了 從「風險管理」走向形塑實質「影響力」 牽動18兆 安聯永續長為ESG投資指路

公司治理、環保、社會責任⋯⋯,談到永續投資,你可能會想到這些跟ESG相關的詞彙,但國際永續投資權威克里斯汀生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趨勢正在改變。

日期:2023-11-15

產業時事

輸掉台灣,將比911慘敗更糟糕!紐約時報:習近平威脅大過哈瑪斯「只有中國有能力與美國平起平坐」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10-23

產業時事

紐約時報》為何台灣能製造最先進晶片,中國辦不到?「世界是平的」作者親訪竹科,挖出台積電成功秘密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21

產業時事

江澤民病逝,享耆壽96歲!在混亂中崛起,帶領中國走出封閉孤立,提拔習近平上位,晚年卻被警告「人走茶涼」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1-30